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鳳城市愛陽鎮山河村農民王世富如今的日子特別滋潤,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魚兒跳人歡笑。他家門口波光粼粼的池塘里,不時冒出魚兒吐出的小水泡。靠這方水塘,王世富搞起了生態養魚,加上休閑項目、蛋鴨、蛋雞,他已由過去的困難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談起這些變化,王世富由衷地說:“養魚看似簡單,實際上處處是學問。”
近年來,丹東市各級漁業科技推廣部門充分發揮科研推廣機構在漁民致富中的引領作用,通過靈活多樣的科技服務活動,讓漁民鼓起了腰包。2005年,全市實現海、淡水養殖產量26.5萬噸,漁民人均收入達6000元。今年丹東一季度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4萬噸,同比增長24.1%。
東港市長山鎮的農民一直把眼光只盯在幾畝田里,那時候,辛辛苦苦一年農民人均收入還不足2000元。2003年,在送科技下鄉活動中,丹東市水產科技推廣總站的科技人員多次來到這里,在調查了解了當地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條件后,積極鼓勵農民發展河蟹養殖。剛開始,很多農民思想上有顧慮,他們就在漁業助理劉興廣家搞起了河蟹養殖示范,養殖過程中無償跟蹤服務。一年后,劉興廣的10多畝地收入了2萬多元。農民眼見為實,紛紛搞起了養殖業,F在,淡水養魚、河蟹養殖、海水蝦貝混養已經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全鎮從事養殖的農民達3000多人,僅養殖一項,人均增收達800多元?萍贾С旨ぐl了農民養魚積極性,今年東港市新增設施漁業養殖面積1萬多平方米,達到25.3萬平方米。
丹東漁業部門的科技人員常年深入農村第一線,幫助農民解決了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就拿網箱養殖來說,過去漁民采用的多是小型網箱,魚的發病率高,直接影響產量。寬甸英波漁場在水產部門的指導下,率先采用了大網箱,并增設了自動投餌機。就是這小小的改變,大大增加了漁民收入。2005年,該漁場魚產量達1500余噸,產值達700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
東港市海蜇育苗試驗經過多年的摸索,水產科研部門獲得了海蜇與對蝦混養、海蜇與魚類混養、海蜇與貝類混養的成功經驗。2004年,海洋紅鎮小島村的于敏搞起養殖業,由于選用了海蜇新品種,加上科技部門的技術指導,200畝水面當年投入當年產出,凈盈利400多萬元。今年,在他的帶動下,周邊30多戶農民也搞起了海蜇養殖。
這幾年,丹東市水產部門先后推廣了雜色蛤、牙鲆、河豚、梭子蟹、海蜇等十幾個養殖名優品種。名特優品種的推廣給丹東整個漁業經濟帶來了新亮點。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