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離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漁僅剩不到4天的時間,海門、達濠和南澳幾大漁港部分漁船已提前進入“伏休”準備狀態。市區一些主要水產品市場及經營攤檔在休漁前夕出現海產品貨源吃緊的情況,一些魚的銷售價格也相應上揚。目前,水產等部門已從外地調配貨源來汕應市。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市水產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本地海產品貨源越來越
少,近日他們為市內各大市場及周邊地區市場供貨的貨源主要來自福建、廣西、海南和浙江等地漁區,這些外地貨源目前已占了9成以上,但也出現減少的情況。一些經營者稱,本地部分漁民因最近出海作業漁獲偏少,且考慮到油價上漲成本增加,自行減少出海作業次數,這些都影響到本地海產品貨源。
稍后,記者又前往市區龍眼北市場和金龍市場等處采訪,發現不少經營水產品的攤檔上擺賣的海產品比以往少了,有的甚至只銷售少量的紅杉魚和剝皮魚等一兩個品種。一些檔主對記者說,近日貨源明顯減少,在海產品進貨價上浮的情況下,他們也適當提高了市場零售價格。記者看到,市場擺賣的鯧魚和鮮魷等海產品普遍漲價約2成。其中目前較為緊俏的魷魚每公斤已賣到40元左右。不過市民對此反應比較平淡,海產品生意未受太大影響。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休漁前海產品貨源減少價格上漲的情況不會延續至整個休漁期間。目前我市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淡水魚及海洋養殖魚類可隨時補充供應市場。有關部門也已及早調配、組織水產品貨源,這些海產品將在休漁期間陸續抵汕供應市場。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