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9月26日,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局長張有份、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劉修德分別代表雙方在合作框架協議書上簽字,決定共建臺灣海峽防災減災監測體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志輝,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劉德章以及國家海洋局有關業務司室、福建省政府辦公廳、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處室的領導等近30人出席了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雙方將就進一步完善臺灣海峽防災減災監測體系和加強福建省海洋監測臺站建設;整合國家與地方海洋監測信息資源,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共管;完善海洋災害預警報體系,提高應急服務能力;加強人才交流與培養等四個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從而建設、完善臺灣海峽防災減災監測體系,使福建成為我國沿海區域性海洋環境監測的示范區,為福建的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綜合管理和防災減災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據了解,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在福建沿海建有7個海洋環境監測站,擁有較強的技術力量,積累了十幾年的福建海域海洋動力要素監測資料;近幾年來,福建省承擔了科技部“863”計劃項目海洋環境監測示范區建設任務,已投入5000多萬元人民幣,建起15個海洋環境監測站。合作共建防災減災體系,既可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實雙方的數據庫,同時又可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使我國在臺灣海峽的海洋環境監測能力通過資源、技術的整合得以迅速提高。
據了解,該監測體系現已進入試驗階段。今年第8號臺風“桑美”到來時,研究人員利用該監測體系獲得的海流、海浪、海面上風場數據,運用系統模型進行分析、模擬,提前12個小時知道在沙埕港帶來的風暴增水情況,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目前有關科研人員正加緊對這一系統進行建設和完善,預計系統建成后,即可對社會發布該地區海洋災害防災減災預警信息,切實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服務,減少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