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連云港市海洋經濟已經成為富民強市、快速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對可持續發展利用的意識比較淡薄,個別地區出現了盲目的、掠奪性亂開發、亂利用海洋資源的現象。因此,連云港市在開發海洋的過程中,必須保護海洋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科學用海
各級黨委、政府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工作中,要把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放在首位,真正樹立起科學用海的理念,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切實保護海洋環境。在制定連云港市海洋經濟發展長遠規劃時,要堅持科學用海理念,避免盲目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海洋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損害,充分考慮實現海洋資源的可利用程度、海洋環境的恢復及自凈力,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要利用報刊、廣播、影視等大力宣傳海洋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提高全社會對海洋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增強可持續發展觀念,形成人人關心海洋,人人支持保護海洋的局面,真正做到靠海吃海、養海和護海,使海洋能夠長期持續地為人類造福。
二、加快立法進程,健全海洋法規體系建設,強化海洋綜合管理
進一步制定、修訂和完善有關海洋法律法規、條例、規定和實施辦法等,在加大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執法力度的同時,要加強海洋、漁政、海事、港監、環保以及公安邊防等部門協作配合,形成強有力的執法隊伍。通過依法治海,推進海洋管理進一步規范化、法制化。促進海洋資源優化配置及合理利用,強化海洋綜合管理是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連云港市涉海部門眾多,對海洋中某一類資源的開發,都可能對其他資源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并不可避免地打破原有的海洋生態平衡。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有權威的、能真正行使綜合職能的海洋綜合管理機構,擯棄急功近利、各自為政的做法,減少開發利用的盲目性和破壞行為。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開發水平
要依靠科技力量,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合理開發海洋漁業資源,特別是提高海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使有限的漁業資源能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加強海洋科技教育培訓和海洋科技知識的普及,同時加強對海岸帶資源利用技術和海岸帶環境污染檢測技術的研究,進一步提高海岸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海洋科技的投入,組織科技人員進行技術攻關,解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技術問題。
四、加強海洋環境的整治與保護,養護海洋生物資源
針對連云港市海洋區域生態環境,嚴格禁止亂填海、亂排污、亂傾廢等行為,完善海岸工程可行性論證和海洋環境評估制度。建立海洋開發與海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制度,加強對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監管,做好海洋環境污染預報、警報。加強對沿岸城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固體廢棄物等陸源污染物的管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的整治保護工作。建立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制度,嚴禁陸源污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海,逐步實行離岸排放制度。強調經濟建設與海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按“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使用、誰補償”的原則加強管理,增強對海洋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養護,維護生物多樣性既保護了當代人的直接利益,也保護了后代人的潛在利益。為此,要嚴格控制近海漁業的捕撈強度,建立漁船報廢制度。切實把好造船審批、漁船檢驗和許可證發放等關口。繼續加強伏季休漁制度,完善禁漁期、禁漁區的管理。建立與資源總量相適應的捕撈強度控制制度,完善漁業許可證制度。采取投放人工魚礁、營造海底森林等措施,改善生態環境。
五、嚴格資源開發審批程序,積極探索有償轉讓沿海灘涂和淺海國土使用機制
要建立和完善近海資源開發許可制度。對資源開發項目要嚴格審批程序,必須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及海洋開發規劃。對再生資源必須要在其能夠實現良性循環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對不可再生的資源開發要慎之又慎,必須經過科學論證。海岸工程的實施,必須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尤其是生物種群的影響。海岸工程的環保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逐步實現海洋資源資產化管理,建立海域和海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根據區位優勢和資源價值,向海洋資源開發業主征收海洋資源有償使用金,所收資金用于資源環境保護。嚴格杜絕并嚴肅處理先上項目后進行環境評價或使用申報的違法事件,嚴格禁止要求環境評價適應上項目需要的錯誤做法。從法制和項目審批程序上保證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用海理念的落實,認真把好每一項涉及海洋工程的項目審批關,為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使海洋成為人類永遠的資源寶庫。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