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今天發布了有關副漁獲物管理及減少捕撈丟棄物的首份全球準則。這套準則將提交本月底在羅馬召開的漁業委員會會議批準。來自35個國家的漁業專家上個月在糧農組織開會,就準則達成一致。
該套準則涉及范圍包括所有捕撈丟棄物,即意外捕獲并丟回海中的死亡或瀕死的魚類。無管制的兼捕和丟棄情況威脅到多種漁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給漁民和漁工的生計造成負面影響。
兼捕物可包括瀕危物種、幼魚、海龜、海鳥、海豚等。根據所使用的定義,目前每年的兼捕量可能超2000萬噸。在一些國家,兼捕物具有經濟價值并被消費,因此很難對丟棄量作出估計。
糧農組織漁業技術專家弗蘭克·肖邦表示,這是第一份涵蓋觸及漁具的所有物種的準則, 《準則》將漁業管理的各項原則擴展至涵蓋所有物種和相關領域。盡管《負責任漁業行為守則》提及兼捕和丟棄問題,但是該準則更為明確地闡述了各國應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兼捕和丟棄問題。他指出,有關兼捕的準則是各國主動要求制定的,是朝著應用生態方法管理漁業方向又邁出一大步。
《準則》包括兼捕管理計劃、漁具、改進漁具、禁漁,促進減少丟棄物的經濟激勵措施、監測、研發、提高國家實施《準則》和其他相關措施的能力。
肖邦表示,已經考慮到應確保這些準則不會給貧窮的個體漁民和發展中國家造成過重負擔,《準則》強調,首先要對情況進行評估,確認是否存在問題。需要根據各種情況,逐一對應用這些準則引起的社會經濟和生物方面的影響開展研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