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日前,遼寧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編制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討論稿)(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論述了遼寧省沿海經濟帶開發的背景和戰略意義,并確定了總體目標和七大主要任務。
據稱,該項規劃(討論稿)確定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五個重點發展區域的起步區初見成效,沿海經濟帶初步形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初具規模。主要指標包括:沿海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占全省比重達到50%,占東北地區的25%。實現經濟增長快于全省,對外開放先于全省,生態環境優于全省,把遼寧建設成我國沿海經濟強省。到2020年,建成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建成國際競爭力強的沿海臨港產業集聚帶,建成我國經濟發達、社會進步、環境美好、開放度高的現代化區域。預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60%,占東北地區30%。
為實現開發建設的總體目標,規劃(討論稿)還確定了將要完成的7項主要的目標任務。即:以“五點”開發為重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營口沿海產業基地和盤錦船舶工業區)、遼西錦州灣經濟區(錦州西海工業區和葫蘆島北港工業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工業園區等五個重點發展區域,在“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0%以上,實現五年翻兩番;后10年再翻兩番,年均增長15%。
以沿海臨港產業為支柱,強化區域競爭能力。重點發展裝備制造、船舶、石化、冶金等臨港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科技水平高、集聚能力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沿海產業聚集帶。
以航運中心建設為龍頭,提升整體服務功能。努力打造以大連港為中心,營口、丹東等港口為兩翼的港口集群,建設立體化綜合運輸體系,開展國際服務貿易。到2010年,初步建成腹地型國際航運中心,沿海港口總的吞吐量達到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400萬標箱。到2020年,建成腹地型與中轉型相結合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以開發區建設為載體,構筑對外開放先導區。重點發展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三種類型的開發區。“十一五”期間,沿海經濟帶開發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以上,并成為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先導區和示范區。
以和諧社會建設為保障,打造沿海宜居地帶。到2010年,沿海經濟帶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純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普遍高于全省。沿海6個省轄市的污水處理率要力爭達到90%以上。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增強經濟發展后勁。重點建設1443公里的濱海公路和四條疏港公路;重點建設哈大客專線等13個沿海地區鐵路建設項目;擴建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更新改造丹東、錦州機場,發展支線航空;重點建設5個電力項目,新增裝機760萬千瓦;建設大連、錦州兩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以及13個水利、供水項目。
以東北腹地優勢為依托,構建良性互動格局。依托東北腹地各類資源,逐步建立沿海與東北腹地之間有效銜接、良性互動、互為支撐、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