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拜耳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巡講會在番禺開講。泰國農業大學水產系、水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Dr.Chalor Limsuwan(以下簡稱Dr.Chalor)應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邀請,在番禺廣州科爾海悅大酒店與珠三角的養殖戶交流了養殖技術、管理、病害方面的體會。
泰國農業大學水產系、水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Dr.Chalor Limsuwan
“成功養殖的關鍵因素包括品質優良的蝦苗;水質良好,池塘管理跟上;疾病防控體系健全;生物安全系統到位等。”Dr.Chalor就養殖的關鍵在巡講會上如此分析,而對于養殖中經常出現的過度投料問題,他認為過度投料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藻類過度繁殖,循環倒藻,水質不穩,波動大。
另外,他建議,在珠三角低鹽度放苗,最好選擇PL20以上的蝦苗,因為在PL10的時候,蝦苗的鰓還沒有發育完整。還要保證幾個指標:總堿度不低于80mg/l,pH應該保持在7.5-8.3,鹽度不低于4ppt。
據介紹,泰國去年的主要病害為白便癥。泰國去年夏季6、7月份溫度平均比往年高3攝氏度,“這種疾病發病率大大提高,并導致對蝦吃食量增加,飼料系數大大提高,但是生長緩慢”。
Dr.Chalor表示,去年泰國市場供應量降低,推動了市場價格上漲。
談到去年中國的蝦病,他表示,排塘率高很有可能不是細菌引起,很有可能是IMNV病毒。而就中國蝦農主要面臨的問題,他認為,中國的對蝦體系不夠完善,蝦農的訊息比較閉塞,基本上遇到問題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泰國蝦農遇到問題有專家直接指導,他們可以直接和專家交流養殖遇到的問題,中國做不到這一點。“在泰國,政府能夠協助行業來建設整個產業鏈,中國的市場還比較混亂,但中國的蝦農比較幸福,基本上國內的需求量遠遠大于供給量,所以不用擔心蝦的其他問題,只要能養活就能賺錢。”他建議中國的專家和公司合作來架設信息溝通的橋梁,彌補中國目前工作的不足。
在互動環節上,很多養殖戶也就自己關于的天氣、水溫、亞硝酸、種苗等問題進行交流。據悉,參加巡講會的多為珠三角地區的養殖戶,包括中山、珠海、臺山等地,約50余人。
附:Dr.Chalor Limsuwan簡介:
Dr.Chalor Limsuwan,泰國農業大學水產系,水產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背景:
泰國農業大學 學士
美國Zoology Middle Tennesee State University碩士
美國 Fish Pathology Auburn University 博士
1983年起作者于泰國農業大學水產系
工作背景:
1 從事對蝦養殖和疾病控制的教學和研究超過30年,泰國對蝦養殖發展的主要奠基人
2 1987年至今任泰國農業辦的2000多場培訓會的主講教授和特聘專家
3 多次被邀請到世界各地指導對蝦 養殖和健康體系的建設,包括東南亞國家,如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還有斯里蘭卡、印度、澳大利亞、南美洲國家如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美國等。
4 2006年起任泰國水產及生物科學國家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5 2005年起任泰國水產貿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6 2000年起任泰國科學和技術部,對蝦國家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部委員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