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茂名:無意傳言讓梁振美發財了
發布時間:2011/3/31 16:45:07 來源:致富經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2007年夏季,一個震驚的消息在廣東省茂名市的水產養殖區迅速傳開。隨著消息的蔓延,這里幾乎所有的羅非魚養殖戶都陷入恐慌之中。 石鼓鎮養殖戶潘積均:感覺很多東西都沒有信心再去干了。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7年夏季,一個震驚的消息在廣東省茂名市的水產養殖區迅速傳開。隨著消息的蔓延,這里幾乎所有的羅非魚養殖戶都陷入恐慌之中。 石鼓鎮養殖戶潘積均:感覺很多東西都沒有信心再去干了。 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梁林:當時心慌了,不知道怎么辦。 驚慌失措的養殖戶們開始低價拋售還沒有長成的羅非魚,而賣的價格連成本都不夠,來不及賣的也減少了投喂飼料,有的甚至停止了投喂。 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梁林:沒辦法,賣多少就是多少。你多養一天就虧多一點,必須早點賣嘛。 養殖戶張金土:要控料,不給它們吃那么飽了。怎么降低成本,放少一點。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可怕的消息,居然讓養殖戶們如此恐慌呢? 茂名市是廣東省西部的沿海城市,水資源豐富,加之亞熱帶地區的氣候條件,很適宜養殖羅非魚,全市養殖羅非魚水面達到了23萬多畝。這里養殖的羅非魚,主要用來加工出口,出口量占我國羅非魚出口總量的六分之一。 廣東省茂名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黃土佳:到目前為止,我們茂名加工企業一共是十家。世界的羅非魚看中國,中國的羅非魚看廣東,廣東的羅非魚看茂名。 在2007年夏季,突然傳出的那個消息說,羅非魚不能出口了。羅非魚的國內市場很小,如果不能加工出口,對當地的羅非魚養殖戶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廣東省茂名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黃土佳:如果不是這樣出口拉動,我們茂名的羅非魚現在是5毛錢一斤都沒人要,因為太多了。 而就在養殖戶們亂了心智,當地羅非魚養殖業陷入危機的時候,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告訴大家,自己了解內幕,那個傳言是個騙局,不要信,更不要低價拋售羅非魚,該怎么養還怎么養,并承諾,他將以高于養殖成本的價格全部收購。 他叫梁振美,在茂名市電白縣搞羅非魚加工出口,就是他向養殖戶做出承諾的。那么,梁振美到底知道什么內幕?他能成為當地羅非魚養殖業的“救世主”嗎?
這里就是梁振美的羅非魚加工廠。2011年2月25日,記者來到這里找到他時,他正領著工人收購羅非魚。梁是茂名市電白縣人,出身農家。改革開放初,23歲的梁振美就做起了生意。 這里是廣州市越秀區一德路,是廣東省有名的干果和海產品批發一條街。梁就在這個地方做干果貿易生意,到2005年時,他已經是廣州市很有名氣的干果批發商了,產品銷售到北京、上海以及香港等地。 05年底,梁回茂名市電白縣的老家過年,而這次老家之行卻讓他轉向了一個陌生的行業,并卷進了一場令人恐慌的羅非魚養殖風波。 梁的老家電白縣濱臨大海,淡水資源豐富,當地搞水產養殖的很多,特別是羅非魚和南美白對蝦是當地的主要養殖品種。回老家過年的梁,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了一條信息,這條信息讓他眼前一亮。 梁振美:中國有關質量部門發布出來的信息,美國需求這個羅非魚的量一年是35%以上的增長,需求量很大。 梁感到這是一個更大的商機,他決定,把干果生意交給家人管理,自己回老家建工廠,搞羅非魚加工出口。 當時,梁振美的老家只有一家規模不大的羅非魚加工廠,而且梁振美做了多年干果貿易生意,在國外有很多客戶資源,出口羅非魚沒有問題。梁振美信心百倍,他要打造一個廣東省最大的羅非魚加工出口企業。 2005年7月,梁振美投資四千多萬元,建成了這座標準化的羅非魚加工廠,年加工量能達到200萬斤,這樣的規模在茂名市還是首家。而到了2007年5月,梁振美卻遇上了一個沒有想到的難題——很難收到足量的羅非魚了。 當地羅非魚養殖得依然紅紅火火,怎么就不好收了呢?原來,不到兩年時間,當地新增加了七八家羅非魚加工廠,而且福建、廣西、海南等周邊地區也有很多羅非魚加工廠,他們也到這里收購羅非魚,有時甚至出現了搶魚現象。 記者:外面的經銷商來搶魚的也挺多是嗎? 養殖戶黎兆裕:很多,就是茂名這里有一百多個人。 記者:一百多個人干什么? 黎兆裕:都是抓魚的。
收不到足量的原料魚,就不能及時地完成出口訂單,賺不到錢不說,還將面臨巨額賠款。陷入困境中的梁振美將何去何從呢? 2007年7月,幾個外地的水產經銷商來到茂名的水產養殖區,向羅非魚養殖戶們散布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讓當地幾乎所有的羅非魚養殖戶都陷入恐慌之中,但也同樣是這個消息,卻讓梁振美走出了困境。 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梁林:就是湛江、廣州、廣西北海這些嘛,他過來說羅非魚不能出口了,沒人要了,這樣那樣的。 中國養殖的羅非魚主要是加工出口到國外,國內市場銷量很小,這也就意味著,養殖戶們養殖的羅非魚將賣不出去了。在這個消息傳出的不久前,恰巧發生了美國禁止從中國進口南美對蝦的事件,正因如此,養殖戶們對羅非魚產品也不能出口的消息確信無疑,很多養殖戶開始低價拋售羅非魚,賣的價格連成本都不夠。
養殖戶潘積均:那個時候有中間商,那個時候你壓一毛錢,他就壓兩毛三毛那樣壓。那么大量,差兩毛錢,一天如果20萬斤魚的話,他一天就差幾萬塊了。最低價錢掉到兩塊幾,那個虧本,最起碼虧兩三毛錢一斤。 更嚴重的是,對于還沒有長成的羅非魚,很多養殖戶就停止投喂飼料,整個羅非魚養殖區處在了一種慌亂的狀態之中。 梁振美:有的就是可以抓捕的多少錢都想賣,有的還小的不能抓捕的他不投料。 記者:不喂了? 梁振美:對,不喂了。喂下去人家不要,我不是白喂了嗎? 當時正值夏季,是羅非魚吃食量最大,長得最快的時期,這個時候減少或者停止投料飼喂,不僅影響羅非魚的生長,而且會減產,勢必造成很大的損失。隨著事態的發展,當地的羅非魚養殖業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就在這個時候,梁振美站了出來,他告訴養殖戶,不要急于低價拋售,放心地去養。他還向大家承諾,等羅非魚長成后,自己全部收購,并給出了保底價。 梁振美:不是每個人的成本都一樣,我說大概是多少錢?有的人說兩塊五六,有的人說三塊。那好,我們給你一個保底價,三塊二到三塊三。 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梁林:保底三塊三就保本了,我們算過成本價,算那個保底價三塊三,他們公司就出臺,在這個情況下保證不能給你虧,你放心去養。 可養殖戶們卻不相信梁振美。 養殖戶潘積均:那么大量,差兩毛錢,一天如果20萬斤魚的話,他一天就差幾萬塊了。那個時候最低價錢掉到兩塊多了。 羅非魚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梁林:你怎么給我三塊二,三塊三?能給嗎?還有很多人打著個問號。別人問我,我說你問我也沒有用。
梁振美再次承諾,三塊三一斤是保底價,如果到時候市場價格高于三塊三,就按高的市場價格收購,同時養殖戶也可以把羅非魚賣給其它廠家,實在不相信就簽訂合同。 梁振美:主要是你們相信我這個話就好了。最終我們跟養殖戶說,這個是壞消息,這個消息是不對的,我們公司知道什么原因,我們比較清楚。 那么,梁振美到底知道什么內幕呢?真相又是什么? 2007年上半年,美國曾經對中國出口的南美白對蝦實行反傾銷,造成中國很多出口南美白對蝦的加工廠破產,國內南美白對蝦養殖業受到了很大打擊。 梁振美:美國對這個南美對蝦搞過反傾銷。反傾銷的時候,就是要征收你112%的關稅。這等于是你一塊錢美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他就要收你一塊一毛二分錢關稅,所以你沒辦法整了,你沒有利潤了。很多人就想,萬一羅非魚假如也是跟南美對蝦一樣,那是不得了,這個產業又完蛋了。 有一些外地的羅非魚加工廠趁機大做文章,惡意散布“羅非魚產品也不能出口美國”的假消息,從而低價收購羅非魚。
梁:這個消息一傳二,二傳三,所以就把這個傳到羅非魚身上來了。我們比較清楚,羅非魚到美國去沒有影響,跟南美對蝦不一樣。 梁又怎么能確保美國就一定不會像反傾銷南美白對蝦那樣,對進口的羅非魚產品也實行反傾銷呢? 從做干果貿易到加工出口羅非魚,十幾年中,梁跟國外很多客戶成了很好的朋友,梁從他們身上能得到國外的行業信息。 美國客戶里昂·德門金:美國養殖白對蝦,但幾乎不養殖羅非魚,市場需求量很大,美國人比較喜歡吃羅非魚。 廣東省茂名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黃土佳:他控制蝦那是不會控制羅非魚,為什么呢?在美國市場都有羅非魚片。另外,他們很多學生餐中餐,在飯盒上放一塊羅非魚。如果在這方面有什么過分的要求,對他們是一大損失,所以在這方面他不敢。 梁跟養殖戶簽訂了收購羅非魚的合同,贏得了大家的信任。當地的羅非魚養殖恢復了正常,一些人想低價收購羅非魚的陰謀被徹底粉碎。 同年9月中旬,大量羅非魚到了捕撈的季節。按照合同,梁以簽訂的保底價進行收購。這讓公司高層管理人員難以理解。 副總經理蔡魁榮:我們加工了兩個多月,每天都是28萬斤。因為當時他們其它地區收這個原料是兩塊五一斤,一斤魚的差價大概七毛錢左右,每天的利潤就少了18到20萬塊,所以兩個多月我們就少了上千萬的利潤,公司多給出去了一千多萬。 梁:站在別人的看法的話,我們的公司反正是虧了,但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做這個事情的話,我們是賺了。為什么?因為我們現在是虧出一點,但是養殖戶有信心,所以原材料不斷,那我們不停產,那我后面不是賺回來了嘛。 少賺一千多萬,梁卻覺得值。這件事之后,當地幾乎所有的養殖戶都主動把羅非魚賣給梁。07年底,他又建起了一家羅非魚加工廠,整個企業的加工能力比以前擴大了一倍,年加工量達到四百多萬斤。然而,新的加工廠剛建好投產,一場始料不及的災難卻悄然而至,茂名市的羅非魚養殖業再次受到致命打擊。
地屬亞熱帶沿海地區的茂名市,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一般最冷也不會低于10攝氏度,而在2008年春節前夕,氣溫卻驟降到了5攝氏度左右,而且這樣的溫度持續了二十多天。如果連續七天10攝氏度以下的氣溫,羅非魚都會被凍傷。 在這樣的狀況下,死魚現象全面爆發,恐怖迅速席卷了茂名市所有的羅非魚養殖場,池塘邊到處堆放的都是凍死的羅非魚。 梁振美:拉過去做飼料做肥料都拉不完。你們沒有看到那個場面,看到養殖戶真的很慘。 養殖戶張金土:基本上90%凍死了。 記者:損失有多少? 張金土:應該有一百萬左右。 養殖戶潘積均:我幾兄弟來說虧了一千多萬。大意了,什么措施都沒有做。都是天天撈死魚。
除了死的外,還有一些羅非魚被凍得奄奄一息,如果不及時捕撈處理,也會被凍死,損失就更大。但那時正值春節期間,包括梁振美在內的所有加工廠都放年假停產了,想低價賣都難。 就在這個當口,梁振美又站了出來,他向養殖戶們承諾,只要是沒有凍死的羅非魚,捕撈后全部送到他的加工廠,按市場價收購。隨后,梁振美做出決定:取消年假,集中一切力量把養殖戶搶收上來的羅非魚加工出來。 梁振美:因為當時已經放假了,所有員工都走掉了,管理人員都沒有了,所以最后面相當一部分還沒有走,都準備走了,車票都退了,退掉我們還要補錢給車票。 加工廠里的員工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已經放假回老家過年的就很難再招回來,沒有走留下來的人卻很少,滿足不了生產需要。為了把所有養殖戶搶收上來的羅非魚都加工出來,梁振美又動用一切關系,從海南、湛江等地請了很多工人,甚至連從沒有做過羅非魚加工的生手都請來了,共有兩百多人投入生產,每天給員工超過平時四倍的工資。 公司生產主管薛海燕:那時候請不到人,那些員工你一天沒有一兩百塊給他肯定沒人干,后來老板就說給20塊錢一個小時。 公司副總經理蔡魁榮:20塊錢一個鐘頭,一天就按一兩百塊錢。 梁振美:你還要吃飯,也是我們全包。 公司生產主管薛海燕:干到三十的晚上,年三十晚上差不多十點鐘了,那個時候才結束。 連續苦干了一星期,到了2008年除夕深夜,終于把所有養殖戶搶收上來的羅非魚加工完了,梁振美前后多付出50萬元錢,而養殖戶們卻整體減少損失500多萬元錢。
2007年夏季和2008年春節期間的兩次突發事件,讓梁振美徹底贏得了人心,他跟養殖戶由當初的買賣關系變成了感情深厚的朋友,他幾乎掌控了茂名地區的整個羅非魚原料市場。 2011年2月28日,記者到這里采訪的時候,正趕上養殖戶馮作連領著捕魚隊的人,在這個承包的三百多畝水庫里拉大網捕逮羅非魚。 記者:這一次有多少羅非魚? 養殖戶馮作連:這一網大約十多萬斤左右。 記者:十多萬斤? 馮作連:嗯,一網。一斤以上是五塊五,七兩以上到一斤就是四塊五。 春節剛過的這幾天是一年中羅非魚賣價最高的季節,盡管價高,卻很好賣。很多經銷商都給馮作連打過招呼,有的甚至愿意比市場價一斤高出5分錢的價格收購羅非魚,但都被馮作連拒絕了,他寧可不多掙錢也要賣給梁振美。
養殖戶馮作連:廣西北海那里有一個公司想給我收購,多給5分錢,給了五塊五毛五,我沒賣給他。 記者:為什么不賣給別人? 養殖戶馮作連:不是錢的問題,這是我做人做事講信用。 記者了解到,當地幾乎所有的羅非魚養殖戶都像馮作連這樣,捕了魚首先考慮賣給梁振美。 養殖戶黎兆裕:現在怎么搶都沒用了,絕對不會賣給他們了。 養殖戶潘積均:最起碼我跟梁振美有感情在那里。 現在,除了加工出口羅非魚外,梁振美還要將羅非魚以及南美白對蝦等海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開國內市場,銷售到全國各大超市。2011年春節剛過,梁振美新的財富計劃又開始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