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我們把抗逆性放在選育的第一位”, 3月4日,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傳敏告訴筆者,“過去我們的方向是生長速度,包括起捕率、出肉率等考慮的比較多,現在選育方向有所調整”。此外,“公司今年還將進行抗鏈球菌病家系選育的工作。”
生產上,孫傳敏介紹,公司過去的標粗方式與現在的環境不太適應,今年統一采取新的標粗模式,“苗種工廠內孵化后, 6朝半至7朝后再在土塘中過渡一段時間再賣給養殖戶。整個過程中,在環境和飼料上都盡量與養殖戶相似,以解決魚苗與養殖戶的接洽問題”。
談及天氣對苗場的影響,孫傳敏告訴筆者,往年公司每年冬天最多有十天時間不取卵,但今年持續了二十多天。此外,標粗成功率也下降很多,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期間,公司廉江、臺山基地冬苗共損失了一千多萬尾。但他同時表示,公司現存苗量還是充足的,加上春節后又已生產3-4千萬水花,可以保證銷售的延續。“雖然出苗的高峰期還沒到,但1-2月份也已出了500多萬苗”。
對于今年的苗價,孫傳敏介紹,“以前旺季的苗價是0.12元/尾,淡季的時候會稍降,今年不再區分旺、淡季,保持0.12元/尾的價格。要求經銷商的價格在0.16-0.17元/尾,但是具體價格可能要比這個價格低,因為我們經銷商大多是飼料經銷商,可能會讓利給養殖戶”。
“我們的價格也算是合理的價格。一個品牌如果沒有合適的價格,養殖戶也會沒有信心。”孫傳敏認為,“而且各項成本在上升,漲價必然是大趨勢,無論是大苗場還是小苗場都在提價。”
“每個產業發展的規律都是相似的,羅非魚產業同樣如此”,孫傳敏認為,現在大的飼料企業的整合已經趨于平緩,很多大的企業已經出現。加工企業的整合,去年也已經非常的明顯,這種整合有利于行業的穩定發展。“下一步苗種企業一定也會整合。小企業一定會存在,但是只要大的發展方向不變,行業向前發展,苗種企業也會整合,但是這個時間會拖的很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