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其針對全球鯖亞目魚類(鮪魚、鰹魚、鯖魚和鰆魚)和旗魚類(劍旗魚和其它旗魚)資源狀況之評估結果。依據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分類標準(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61種魚類中,有7種名列受威脅(threatened)類別,具滅絕之高度風險,4種屬趨近威脅程度(near threatened),近三分之二(50種)屬于低度關切類別。
該評估結果顯示,鮪類的資源狀況尤為不佳,全球8種鮪魚中有5種屬于受威脅或趨近受威脅類別,包括南方黑鮪(Thunnus maccoyii)系嚴重處瀕危、大西洋黑鮪(T. thynnus)系處瀕危、大目鮪(T. obesus)系處于脆弱、黃鰭鮪(T. albacares)和長鰭鮪(T. alalunga)系趨近受威脅。
該份新信息彌足珍貴,有助于各國政府作出決策,捍衛該等物種的未來,因許多物種具高經濟價值。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國家海洋漁業局兼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 (SSC)鮪旗魚類專家小組主席Bruce B. Collette博士主筆該份報告,并表示此為IUCN結合漁業科學家、魚類學家和保育人士針對面臨威脅之商業性重要魚類進行資源評估。
盡管許多表層魚類資源處于健康狀態,但各界關切許多鯖亞目和旗魚類已嚴重過漁,因許多物種遭多國漁業利用,且該等國家之規范受政治操作難以執行,致該等缺乏免于遭過渡利用之保護措施。
Kent Carpenter博士為美國老道明大學教授,兼任IUCN海洋多樣性小組主任,渠表示在持續過漁壓力下,全球黑鮪三系群資源極易崩潰,南方黑鮪資源實質上已崩潰,復育希望渺茫。倘目前的漁業實踐不作任何改變,西大西洋黑鮪系群崩潰之風險性高,因該系群資源在70年代顯著下滑后,復育的跡象微乎其微。
此外,三種旗魚名列受威脅或趨近受威脅等級,包括黑皮旗魚(Makaira nigricans) 系處于脆弱、白皮旗魚(Kajikia albida)和 紅肉旗魚(Kajikia audax) 系趨近受威脅。
大部分具經濟價值且生活史長的脆弱物種資源視為飽受威脅,因該等物種之成熟年齡較生活史短的物種晚,繁殖周期更長,故復育該等物種資源所需時間更長。另鯖亞目魚類和旗魚類之生態階級位于遠洋食物鏈金字塔頂端,對海洋生態平衡十分重要,倘該等系群資源減少,對其他魚種可能有顯著的不利影響。
受威脅之鯖亞目魚類和旗魚類的未來依賴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及漁業國管理能力,南方黑鮪及大西洋黑鮪資源已大幅衰減,為避免資源崩潰,最有效的方法為關閉漁業直到資源恢復健康為止,但此情勢有可能非法、無報告及未受規范(IUU)漁業,造成經濟實質上的困難及阻礙RFMOs之管控漁業。
IUCN全球魚類計劃副召集人Jean-Christophe Vié認為,暫時關閉鮪漁業僅能為成為復育計劃之一部分,為避免IUU漁業發生,需實施強烈的遏止措施。該份研究顯示亟需采取有效的管理,不應為維持短期利益摒棄科學見解,危及海洋壽命及未來世代的工作機會。
降低漁撈引發的死亡率至最大可持續生產量之下是有可能成功復育魚類系群,如高價之東大西洋黑鮪復育案例。目前該系群之管理系降低MSY及總可捕量,另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使得該系群過去幾年之被捕量降低近七成五,倘維持目前之漁業管控,未來該系群之資源狀態有望恢復至可持續水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洋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