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了防止破壞臭氧層而階段性的限制冷凍系統的冷媒使用策略,而引起所謂「冷媒問題」,對遠洋鮪延繩釣漁船的超低溫冷凍設備也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其所使用的冷媒R22,到2020年除少部分例外,新冷凍設備的生產決定禁止使用R22作為冷媒,但有同樣經濟性與功能性的替代冷媒卻尚未開發出來。而且漁船上的冷凍設備與陸上設施不同,受限于噸數及成本面,對現有漁船的影響更大。
2010年起,新規定設備禁止使用R22冷媒,因此其后建造的鮪延繩釣漁船所使用的替代冷媒使用(1)所謂混合冷媒的R404A;(2)自然冷媒的氨與R23組合的二元冷凍方式,此兩種方式均往證實化的方向進展中,對于臭氧層的破壞系數也都為0的冷媒,但R404A在現階段其消耗電力比R22者增加兩成,二元冷凍系統則需增加設備,現有船恐難利用第2種方式。
目前新造船時,兩替代冷媒方式的使用,如果以采用省能源型或加大船的噸數方式來進行的話均是可行的,但現行船只就不能使用第2種方式。況且使用第1種方式,需要改造費達數千萬日圓,往后不但不能省能源,反而增加日益高漲燃油的消耗,進一步增加營運成本。另一個問題是地球暖化系數的問題,R404A與R23的暖化系數都很大,現階段雖然尚未限制使用,但不久的將來為避免熱排應會有限制措施,如依排放數值的比例而課稅,所以其使用前景當不能樂觀看待。
2020年以后,現行船只繼續進行漁業活動的話,一定要使用(1)R404A;(2)回收R22,以再生利用;(3)與1989年比以5%為上限的R22,其限制以例外排除方式可繼續使用至2030年;(4)R422D(與R22類似冷媒)等4種方法。然而第4種方法,R422D的機能不夠安定,而且價格高昂,第3種冷媒則由目前貨源不足,且必須與陸上產業競爭貨源,補給源不見得能確保。而第1種則如前所述,所費不低。剩下只有第2種方法,其優點是不必要改造船上的設備,依船齡使用至2030年禁止使用為止的可能性最高,然而再生所需的成本有多高,及再生過程的損耗,目前尚不明了,所以其數量的確保等問題存在。再者,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迄2030年為止,是準許使用R22的。如此一來會擴大與已開發國家間的生產成本差,日本企業的生產更限于嚴酷的環境下。
不破壞臭氧層與零增加暖化負荷的單獨使用氨冷媒,以-45℃下限的超低溫日本遠洋與近海漁船正在導入中,據稱也合乎鮪魚保鮮需求,然而遠洋鮪漁船要求維持現行的-60℃超低溫,又要零暖化負荷的萬能冷媒目前還不存在。所以解決之道只有建議以空氣冷媒作為自然冷媒了。然而,其須有大型化機器來壓縮空氣,其不但增加成本,又有船內噪音問題等,有待克服,而解決這些課題由民間出資研究有其困難。用桌上的計算能適應的冷卻對象也是食品而已,因此如果不緊急加以引導,沒有充分的時間可挑戰替代冷媒的實證化階段的討論。遠洋鮪漁船的冷媒問題,如果像道路八方壅塞那樣,而R22的生產又有時間界限(Time limit)的話,20年的大限一晃就到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