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科研設備為通威的技術創新提供堅強保障
通威水產,無論是過去、現在,一直都是我們值得自豪的領域,未來,也將繼續延續和傳承。那么,我們自豪的理由在哪里?我們延續、傳承的根基又在何處?追今撫昔,不管是從撬動水產領域的大門,引領中國水產發展革命之初,還是到如今水產行業各競風流,以及未來競爭新格局的構建,通威始終秉承和堅持獨有的發展理念,那就是唯有“科技”方能突顯行業優勢,唯有“科技”方能體現競爭差距,也從而成為了通威真正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起步緣于科技
通威科技第一次飛躍
80年代初,全國還處于用草、菜粕等原料養魚時,通威就開始依靠全價飼料為核心的系列成套養殖技術在水產領域大放光芒,隨著“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的發明,近30年來,通威在研發上殊榮紛至:1986年,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科技這盞明燈一直照耀著通威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貫穿整個成長及發展。
作為民營企業,通威率先成立全國最大的水產研究所之一,對水產進行系統化研究,這對中國水產領域是極具前瞻性的,其所帶來的市場競爭力也在隨后的發展中凸顯——上世紀80年代的餌料系數3.5左右,到現在的1.5左右,局部區域甚至生產實踐僅為0.5左右,不但引領、推動、參與全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壯大,也為通威的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以建筑高樓為例,技術猶如地基,樓房的高度,取決于地基的厚度。
四大核心競爭力
通威科技第二次飛躍
1998年,通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成立,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興建了現代化的工廠化養魚車間,建立了水產研究中心,這些科技的投入,遠遠領先行業企業水平一大步,也助推了公司的第二次飛躍。當時的技術開發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研究所,二是品管部,三是養殖、水產試驗場。研究所負責產品的開發研究工作,品管部負責產品的質量和鑒定實施工作,養殖、水產試驗場負責動物營養和新型飼料的研究、開發和試驗。三個部分緊密配合、互為補充,組成通威強有力的技術開發體系,推動著通威產品不斷技術更新。期間最重要的技術進步,就是在飼料行業首先把系統分析的方法運用于飼料配方的研究與設計中,建立了飼料的原料配比與飼料系數關系的數學模型、飼料的蛋白質及其它常規營養指標與飼料系數關系的數學模型、飼料的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與飼料系數關系的數學模型。
雄厚的技術開發、規范的內部管理、深厚的企業文化和清晰的發展戰略,成為了公司的四大核心競爭力。
2007年,通威技術中心獲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心下設8大部門,全面涉及按照產品分類的飼料、苗種、動保、品管、檢測等各產業鏈環節。不僅興建了兩座生產效益型工廠化養魚車間,建立了海水魚蝦研究基地,還擁有標準魚池的名特優新良種繁育基地(含國家級斑點叉尾鮰良種場)。技術中心不僅加強與行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廣泛合作,還成功舉辦了多屆通威科技論壇;2011年,通威還成功舉辦了第8屆世界華人魚蝦營養學術研討會,科研成果更是層出不窮。這些為公司的第三次跨越積蓄了力量。
養魚先調水
通威科技第三次飛躍
1、研究透徹一條魚
30年來,通威一直致力于對水產動物本身的研究,充分掌握了其生活習性、內部結構、吸收消化、應激狀態等體質特征,從而讓我們的飼料產品,能針對不同魚種、不同規格、不同環境下,進行不同的配方設計定位,充分挖掘水產動物在常態下的最大生長潛能;分別研究草魚、鯉魚、鳊魚、鯽魚、鮰魚、羅非魚等,一條一條研究透徹,并且都深入到對魚的腸道等研究,魚本身不像許多動物有消化的胃存在,因此,如何讓營養快速吸收,如何讓魚的抗病力、耐氧能力增加,腸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技術的突破,也正是通威科技30年來持續不斷研究成果的結晶之一。
自80年代 “渠道金屬網箱養魚”開始,養殖技術一直都是通威不斷探索、總結并引領的。無論是從轉變用草、用菜粕的傳統養殖,到用飼料喂養,還是養殖過程中打造選育、飼喂方法到疾病防疫等鏈環,通威都在不斷突破和超越;擁有眾多國家級、世界級的試驗養殖基地,是通威持續探索和總結養殖技術的基石。
2、精心調好一塘水
水產領域養殖有前三要素之說,“水、種、餌”。在研究透徹一條魚之后,水質即水產動物的生活環境將是核心養殖點。通威水產科技長期以來,同樣致力于水質環境的研究之中。
可持續發展戰略
通威科技第四次飛躍
縱觀水產養殖現狀,首先,種苗的優良程度不如畜禽動物(豬PIC、艾維因雞等),甚至還遠不如種植業(水稻、玉米、小麥等);其次,在養殖綜合技術及可持續環境友好上,還有許多不足和需加強完善的地方;通威將集中精力,在未來5-10年,重點研究該三大領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