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杭州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馮曉宇,眉毛長長的,有點像《西游記》里的“太白金星”,他確實是農民心中的明星。
馮曉宇的故事,要從一條改良的烏鱧開始說起。“烏鱧”,就是杭州人喜歡吃的黑魚、“黑烏頭”。
幾年前,黑魚的養殖面臨瓶頸:黑魚不吃素,需長期用冰鮮魚喂食。
那時候,黑魚要吃7塊多1斤的冰鮮魚,吃不了的冰鮮魚,很快就會污染池塘水。半年就要換水10次以上,不僅增加成本,排出去的水還污染河道。
能不能讓喜歡吃葷的黑魚,嘗試著吃素?
馮曉宇在廣東生活了12年,很熟悉廣州黑魚的生活習性。
他在腦海中打了一個問號:如果讓本地黑魚和廣州黑魚雜交,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大膽的設想,后來發展成了“雜交鱧苗種繁育及養殖推廣項目”。馮曉宇帶領的團隊,培育出了養殖新品種“杭鱧1號”。
這個新品種,不僅具有生長快、產量高、肉質美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喜歡“吃素”,可以吃人工飼料。
吃飼料的黑魚,在養殖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95%以上,徹底改變了傳統黑魚的養殖模式,解決了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問題。
“黑烏頭也吃飼料了啊?有沒有化學添加劑哦?黑魚口味會不會跟著下降啊?”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馮曉宇解釋,其實,新飼料更容易把關。“人工飼料其實也是天然原料調配的,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質和纖維素,就是我們熟知的大豆、深海魚粉和麥皮粉,只要在加工過程中把好關,可以保證黑魚的質量安全。”
“雜交黑魚在市場上,是比較受歡迎的。現在大家在農貿市場上買到的,70%至80%都是杭鱧1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