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近日,廣西農工區委向廣西政協提出,為了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廣西亟需培養海洋經濟人才。
廣西是西部地區惟一的沿海省份,具有發展海洋經濟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廣西“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綱要提出:“完善海洋功能區劃,制定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資源,加快把海洋產業培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東部沿海海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廣西海洋資源優勢遠未能充分利用起來,海洋產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結構層次低下。制約廣西海洋經濟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匱乏大量從事海洋產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科技研發能力不足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水平不高,是導致廣西海洋經濟得不到快速發展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根據2003年《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在2002年,廣西海洋科研專業技術人員僅有114人,海洋產業從業人員僅占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為7.79%。目前,廣西還沒有一所海洋大學或者水產大學,廣西現有15所高等普通院校中,也沒有一所院校設置與海洋產業直接關聯的專業,長期以來沒有能夠為廣西海洋經濟的發展輸送與海洋產業有關的專業人才,極大制約了海洋經濟的正常發展。
為了解決人才短缺矛盾,區內部分沿海市縣不得不與外省的有關院所聯系,采取“借腦”發展本地的有關海洋產業,或利用外省的辦學資源培養急需的專門人才。近年來,北海市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馬氏珠母貝原種繁育”,已列入國家“863”計劃;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支持、指導下,北海市建立魚蝦病害防治中心,從而提高了整個沿海地區水產養殖業的抗風險能力。合浦縣在全縣選拔500名青壯年農民,送到華南農大培養為農民大學生。這些情況都反映出廣西對海洋經濟人才的現實迫切需求。
廣西經濟要加快發展,打造環北部灣經濟區為中國的“第四經濟區圈”,應高度重視本地區海洋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海洋經濟建設培養急需人才,使廣西的海洋經濟建設事業跨上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快車,使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成為廣西甚至東南亞地區的產業中心。
為此建議:
一、編制北部灣經濟區海洋經濟發展人才規劃。應圍繞廣西區沿海地區的產業規劃,全面了解廣西海洋產業和沿海經濟的類型、分布和發展狀況,以及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全面了解廣西各主要大學(學院)所設專業與區內海洋產業和沿海經濟聯系的程度,編制廣西海洋經濟發展人才規劃,為沿海經濟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二、加大對海洋科技能力建設的投入,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重點支持對海洋經濟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沿海港口工程、海洋生物、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海水利用、海洋監測等技術的研究開發,提高科技對我區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三、加快培養、引進人才,加強海洋產業領域人才“小高地”建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海洋科技專家和領軍人才,組建專家咨詢隊伍。
四、整合廣西的高等教育辦學資源,組建海洋大學或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普通高校中成立海洋學院。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