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拜耳珠三角區域零售商會議現場。
“進口一代苗、二代苗、土炮都試過了,養殖還是不成功。”近日有養殖戶向記者反映,這兩年對蝦偷死很嚴重,今年都不知道該放什么苗好。對此,泰國養殖專家Chalor Limsuwan教授也認為,近年東南亞蝦病爆發嚴重,并不是東南亞各國人民養蝦技術下降,而是不健康的親蝦生產的蝦苗品質不好造成的。
他透露,一些苗場為了讓母蝦產更多的卵,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會把蝦養到12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另外,近兩三年,在泰國,母蝦在剪眼柄后出現大量死亡,而查看泰國海關進口親蝦記錄,卻并沒有進口足夠多的親蝦。由此他判斷,不排除有泰國的苗場存在使用過期或不健康親蝦的情況。
這是Chalor Limsuwan教授在日前泰國曼谷舉行的VIV會議上的部分報告內容。3月20日,在拜耳動物保健有限公司的珠三角區域零售商會議上,拜耳水產業務部經理劉濤博士向與會人員分享了Chalor Limsuwan教授關于EMS最新的研究進展報告。
據了解,2009年EMS在中國爆發,2010年越南也出現EMS,接著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席卷東南亞,成為東南亞對蝦養殖頭號殺手。在中國,養殖戶都把對蝦莫名其妙地集體死亡歸結為“偷死病”,國際上稱為EMS。
Chalor Limsuwan教授在報告中直指EMS(早期死亡綜合征)的病因是不健康苗種。他認為EMS與病毒、寄生蟲、飼料無關,而且不具有傳染性,主要是由不健康的種苗、前期水質指標控制出問題、過度放苗、過度投料所造成的。
為了驗證EMS是否具有傳染性,在排除了白色斑點病毒(WSSA)、對蝦黃頭病毒(YHV)、桃拉綜合癥病毒(TSV)、傳染性肌肉壞死癥病毒(IMNV)等病毒感染造成死亡的情況下,Chalor Limsuwan教授做了兩個實驗。一、從池塘里把病蝦、弱蝦收集起來,放到實驗室里與健康的、規格和品種都一致的蝦一起飼養,經過一年半的多次重復試驗,健康的蝦沒有得EMS;二、實驗者把病蝦、死蝦的肝胰臟抽離出來,注射到健康的蝦里面,健康的蝦也不會死亡。由這兩個試驗結果,Chalor Limsuwan教授判斷EMS沒有傳染性。
此外,Chalor Limsuwan教授還認為,過度放苗也是造成對蝦死亡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中國養殖戶對蝦投苗量少則5-6萬尾/畝,多則達到10萬尾/畝以上。他建議中國養殖戶放苗的時候同時把投料臺放到池塘里,以便隨時觀察對蝦的生長狀況,把放苗密度降低到60尾/平方米,相當于3.5-4萬尾/畝,這樣有利于提高成功率,否則在未來兩三年的時間里,還會繼續遭受損失。
違背自然規律過度追求產量、過度投料也是造成對蝦死亡的另一個原因。Chalor Limsuwan教授參考察完印度的水產養殖之后,覺得印度不會大規模爆發EMS,因為印度人沒有“富貴險中求”的性格,他們不像中國人、越南人、泰國人那樣愛“賭博”、愛冒險。
Chalor Limsuwan教授舉了一個泰國的例子,2010年泰國養殖協會定下一個目標:蝦養殖70天,要達到35尾/斤的規格,成本控制在70泰銖;由于當年蝦養殖不錯,2012年泰國養殖協會把目標提高到,蝦養殖60天,要達到30尾/斤,成本控制在70泰銖;2012年底EMS爆發,對蝦養殖受挫,泰國養殖協會才把2013年目標降低,變為蝦養殖60天,蝦不死就可以了。Chalor Limsuwan教授認為當人們要求蝦越長越快的時候,已經違背了自然規律,自然會遭受自然的懲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