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鱘,又稱達氏鱘,1970年以來,由于過度捕撈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等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鱘棲息地被破壞,2000年以后再沒有檢測到長江鱘自然繁殖發生,因此,人工保種成為該物種延續的重要途徑。在經過多年人工蓄養,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取得成功,今天(2日)上午,專家組對其進行了驗收。
長江鱘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附錄中屬于極危級物種,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今天上午,記者從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了解到,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技術首次獲得成功,這也是繼內塘馴養野生長江鱘的人工繁殖技術子一代、子二代苗種繁育技術后,完成了子三代苗種繁育的技術研究。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通過了對該繁育技術的驗收。
長江鱘的保育歷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1992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四川宜賓水產研究所,在長江上游收購野生長江鱘親魚及幼魚100余尾。截至目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和宜賓水產研究所聯合實施的長江鱘人工保種,已經形成了長江鱘野生親魚、子一代和子二代后備親魚梯隊,其中6齡以上子二代后備親魚達1000余尾。2018年4月,長江水產研究所在子二代中篩選并催產12尾親魚,其中2尾雌魚成功產卵,5尾雄魚成功產精,最終孵化出子三代魚6萬尾,至項目組驗收時,存活1.8萬余尾,體長已達20cm。
此次長江鱘子三代繁育成功,是長江鱘遷地保護的再次突破,將為今后長江鱘自然種群修復和未來的養護利用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保障長江鱘的物種保護,下一階段,長江水產研究所將在繼續大力推進長江鱘拯救行動,努力恢復重建長江上游野外種群的同時,推動長江鱘進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開展長江鱘的大規模養殖和合理利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