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主要是固著類纖毛蟲的聚縮蟲、鐘蟲和單縮蟲等。蟲體呈倒鐘罩形,前端為口盤,口盤的邊緣有纖毛,胞口在口盤頂面,先是從口溝順時針方向盤曲,口溝邊緣各有一行纖毛。口溝末端進入細胞內,即為胞口,體內有一個帶狀大核,大核旁邊有一個球形小核。有一個伸縮泡,一般位于蟲體前部,另外,有位置和數目不定的顆粒形食物泡,蟲體后端有柄,柄的基部附著在基物上。
二、流行及危害情況
該病可危害河蟹幼體及成蟹,幼苗池的河蟹幼體危害較大,該類纖毛蟲隨水流進入育苗池,即會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體的大量死亡。成蟹受此病感染,即使不死亡,也會影響其商品價值。該病流行水溫18—20℃,在鹽度為3有機質多的水中最易發(fā)生。我國江蘇、湖北、江西等省的蟹養(yǎng)殖區(qū)都有此病發(fā)現。
三、病證及病理變化
固著類纖毛蟲是共棲生物,附著在蝦蟹生活史各個時期,附著在蝦蟹的體表和附肢上以及成蝦蟹的鰓、甚至眼睛上。在體表大量附生時,肉眼看出有一層灰黑色絨毛狀物。患病的蝦蟹或幼體,游動緩慢、反應遲鈍、攝食能力降低、呼吸困難、生長發(fā)育停止,不能脫殼,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四、診斷
外觀見有絨毛狀者,可以初步判斷為此病。確診必須從病灶處刮取一些附著物做成水浸片,在顯微鏡下看到樹枝狀倒鐘形蟲體,才能定為此病。
五、防治方法
1、預防措施
(1)保證水質清潔,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在放養(yǎng)之前盡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徹底消毒;放養(yǎng)后經常換水;適量投餌;盡可能避免過多投餌沉積在水底。
(2)育苗用水采取嚴格的砂慮和網濾外,可用10-20mg/L濃度漂白粉處理,處理一天即可正常使用。
(3)切斷傳播途徑,鹵蟲卵用300mg/L漂白粉處理1小時,沖洗干凈至無味后入池孵化,育苗期投喂幼蟲時可先鏡檢,發(fā)現有固著類纖毛蟲附生時可用50—60℃熱水將鹵蟲浸泡5分鐘左右,殺死纖毛蟲投喂。
2、治療方法
如果蝦蟹或其幼體上共棲的纖毛蟲數量不多時不必治療,如果固著類纖毛蟲數量多時及時治療。
(1)養(yǎng)成定期疾病的治療,可用茶子餅全池潑灑,濃度為10—15mg/L,在蝦蟹脫殼后大規(guī)模換水。
(2)用5—10 mg/L的甲醛溶夜或0.7mg/L的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3)殺滅第一期至第二期蚤狀幼體上固著類纖毛蟲可用50mg/L甲醛和30mg/L新潔爾滅全池潑灑(24小時后換水,將剩余溶液排出)。
(4)殺滅河蟹二期后蚤狀幼體的固著類纖毛蟲,可用35mg/L的制霉菌素藥浴2.5小時以上,24小時后換水。
(5)被腹管蟲和間隙蟲為害的發(fā)病池,用3mg/L的硫酸辛全池潑灑。
發(fā)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