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關于獐子島的故事,可以從茅臺的稀缺性講起。
離開茅臺鎮,就產不出高品質的茅臺。茅臺鎮在赤水河東岸,面積才8平方公里,處于東經106°22″,北緯27°51 ″,水、土、氣候等天然因素,決定茅臺鎮是最適合生產茅臺酒的地方。8平方公里的地方和嚴苛的生產工序,決定了茅臺的產量瓶頸。茅臺的萬噸產能擴張故事,某種程度上說,是資本和地方政府政績相合力的結果。
獐子島也一樣。這是中國海鮮最好的海域,同樣也是稀缺資源。蝦夷扇貝生長環境極為苛刻,受水深、水溫、冷水團、底質、敵害、生態環境變化影響。獐子島的擴張速度非常快,不斷擴張確權海域。其確權海域從2007年的70余萬畝增加到目前的340萬畝,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投苗面積分別為70萬畝、120萬畝和134萬畝。
我要說的正是獐子島的擴張病。資本市場的邏輯是,10塊錢投資進去賺1塊,那投資20塊,就要賺2塊。也就是說投資要有加法效應甚至乘法效應。為什么上市公司ROE會持續下降,因為重復簡單的規模擴張并不能帶來利潤的對應增長。
很簡單。比如獐子島,最先開發的肯定是條件最好的海域,這部分扇貝畝產最高質量最好。接下來新開發的海域條件稍差。新海域的開發就充滿了風險。
2012年,獐子島營業收入26.08億下降11%,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1.06億下降78.78%。
在董事會報告上,獐子島管理層說,2012年,公司經歷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1年來最為困難的一年。
從財務分析看,扇貝的畝產水平下降是公司2012年和2013年獐子島利潤大幅下滑的最核心的原因。
在我看來,扇貝畝產嚴重下滑的原因有二:一是新海域資質問題,以及水深、水溫、敵害等自然因素。二是管理存漏洞,內部貪腐導致投苗量不足。
獐子島很多投入的新海域甚至沒有收成,虧損嚴重。四大新區(大長山島、小長山島、廣鹿島、海洋島)等區域收成并不理想,當年計劃捕撈面積為70萬畝,其中約七成是新海,而相比2011年45萬畝高產量老海的捕撈面積,產量嚴重下滑。
問題仍在新海域的盲目擴張。2006年獐子島上市,實際募集6.73億。2011年,又通過定向增發,凈募集7.66億,開始新一輪擴張步伐。
2011年獐子島的7.66億募投資金,已經用去了6.64億。其新增年滾動25萬畝蝦夷扇貝底播增值項目計劃投資5.2億,計劃去年底完工,但目前只投了4.1億,當年實現的利潤低于預期約69%。
獐子島盲目擴張,有深層次原因。一是海域爭奪戰,管理層先搶占領地再圖耕耘。而恰恰是這些資質差的新海,成為管理層貪污水產苗的遮羞布。誰辯得出,顆粒無收的真正原因。
二是多元化擴張受限,盡管獐子島也有自己的酒店投資和加工投資,但始終跨行不熟悉。
亂不如靜。也許,獐子島可以學習貴州茅臺(197.11,-0.07,-0.04%),將220億賬面資金在銀行賬戶上睡覺總比花掉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