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看點:一種生活在硇洲島海邊的蟲子。本是當地人難得的美味。他卻從島外人口中意外得知,這蟲子身上一個意想不到的商機,可沒想到,人工養殖沒那么容易。看廣東湛江硇洲島上的黃志宏,如何靠沙蠶,帶領島上村民一起致富。
這里是位于雷州灣東部海面的硇洲島,它距離廣東省湛江市區大約40公里,硇洲島四面臨海,車輛往來湛江市只能搭乘渡輪。
記者剛到,黃志宏就迫不及待地帶我們去海邊挖一種蟲子,他說,再晚一點漲潮了就挖不到了。
記者:藏在這種大石頭底下是嗎?
黃志宏:這種巖石。
記者:哪種?這種?
黃志宏:這種,對。
記者:這個(石頭里面)能挖出來嗎?
黃志宏:對,就拿那種鐵鍬掰開(石頭)。
黃志宏說,找到這種蟲子要靠運氣,不知道我們今天的運氣好不好。
黃志宏:挖一下試試。
記者:這里嗎?
黃志宏:看能不能找到。
翻了幾下,黃志宏就發現這石頭下什么也沒有,黃志宏提出,帶記者去離海面更近的地方看看。
黃志宏:看看這邊能不能找到。
記者:這個石頭上面怎么窟窿眼這么多?
記者:對。
黃志宏:它是火山爆發之后(形成的)巖石。
記者:這里都沒有,我都沒看到。
黃志宏:這里沒有,都不好說,在這。這里有一條。
記者:哪有一條,我沒看到。
黃志宏:在這,它跑進去了。
記者:它鉆在洞里邊了?
黃志宏:對,挑,把它。
記者:這樣扯?
黃志宏:這樣扯會斷掉。
記者:我不敢動。
黃志宏:要把頭先搞出來。也是要抓它頭部
記者:抓頭,那頭都進去了,這怎么抓?
黃志宏:沒事。
記者:不能這樣扯是嗎?
黃志宏:這樣扯會斷。
記者:會斷。
黃志宏:這樣打開一點先,你看,這樣它就跑出來了。
記者:這個是它的頭,你把它弄出來,我不敢動,這個會咬人嗎?
黃志宏:這么小的(怎么)會咬人?
雖然看到了蟲子,可把它拿出來還要極為小心地掰開泥石。
記者:進去了。跑進去了,你這樣不會把它錘死嗎?
黃志宏:它還有一截爬在洞里面。
記者:這個好難抓。
黃志宏:對,它(長在)巖石里面,不好抓。
記者:出來了,出來了。
黃志宏:它出來了。
黃志宏要找的正是這種蟲子。
記者:它好細,紅紅的。這就是你說的,叫啥?
黃志宏:也是沙蠶。
記者:沙蠶?
黃志宏:就是長在巖石里的。
記者:這個好細。
黃志宏:對,它長在巖石里面,沒辦法。
記者:一碰它就縮了,它有好多腳,你能看到嗎?好多腳,這,看到了嗎?可以看到嗎?好多腳,很像蜈蚣。
黃志宏:海蜈蚣,它也有個名字叫海蜈蚣。
黃志宏告訴記者,別看這蟲子渾身是腳,讓人看著有點害怕,可在島上一些村民眼里,它可是不錯的美味。
記者在村子里就見到一位大叔,他正準備煮沙蠶吃,可剛下鍋,就嚇了記者一跳。
記者:這湯怎么綠了?
大叔:是綠色的。
記者:湯是綠的?
大叔:綠色的,這湯是清涼的,對眼睛好。
很快,大叔端著煮好的沙蠶出來了,因為這一盤沙蠶,屋里的幾個人都被吸引出來了。
記者:你吃得好香。
村民:本身是好香的。
村民:本身這個東西是好吃的東西。
說著,這位大叔就開始勸記者也吃一點,記者決定扯一小塊嘗一下。
記者:這怎么扯不斷的?
村民:對呀,它是有點韌韌的,有點韌性,沒什么味道的,是不是很好吃?你感覺到很好(吃)是不是?你感覺看起來是比較害怕。
記者:味道有點像螺。
村民:對。比螺好多了。
記者:不行,我還是吃不了太多,我看你一根一根地一直在吃。
村民:看起來就怕了,心里就(怕),好像就不敢吃,可是吃起來是很好的。
這蟲子本來只是村民們難得的美味,卻成就了黃志宏的財富。5年前,他在島外知道了沙蠶身上一個意想不到的價值,而這個價值,能讓沙蠶賣到日本甚至歐洲,黃志宏也擁有了島上漁民不敢相信的財富。
這14畝養殖基地是黃志宏的沙蠶養殖場,記者在這里終于看到了他養的沙蠶。
黃志宏:看看這個大的蟲,這是我們現在養的,(每斤)一百多條的。
記者:真的好大。這有多長?
黃志宏:差不多20公分。
記者:我不敢摸。
黃志宏:20公分,你量一下,20公分不止吧?
記者:比我的手還長呢。
黃志宏:肯定還要長。
記者:不要,太難受了,太癢了,它腳太多了。
黃志宏:開始的話,像你一樣,覺得有點怕,現在就覺得很可愛。
記者:為啥,這還可愛?
黃志宏:很漂亮。
記者:這么多腳。你為啥覺得它可愛?
黃志宏:干一行愛一行。
如今,黃志宏養殖場每年能出產沙蠶3萬多斤。硇洲島上,養沙蠶的不止他一個,可只有他,能幫其他村民把沙蠶賣到到日本和歐洲,黃志宏在這沙蠶身上究竟發現了什么商機呢?
2009年過年時,一直在安徽合肥做化妝品生意的黃志宏,從朋友口中無意得知,小時候常見到的沙蠶現在變得很值錢,這讓他很是心動。
黃志宏:剛開始養殖前,人家告訴我,這個蟲子一百元一斤,如果是一百,如果我們做這個行業的話,別人說一百的話,你可能要打對折,也就說能賣50。
記者:就不錯了?
黃志宏:就不錯了。那也是十幾萬,對吧?
記者:一畝?
黃志宏:嗯。
記者:你是不是特別動心?
黃志宏:嗯,十幾萬,對。
黃志宏不敢相信這蟲子有這么值錢,他四處打聽沙蠶的行情,才知道,竟然很多外國人都在找沙蠶。
沙蠶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沿海灘涂,俗稱海蜈蚣,因為很受日本及歐洲釣魚市場的認可,又被稱為“萬能魚餌”,有人統計,每年光是出口日本的沙蠶量就能達到3000噸。
由于野生沙蠶的數量越來越少,黃志宏有了人工養殖沙蠶的想法,他嘗試聯系了出口蟲子的收購商,收購商告訴他只要蟲子質量有保障就能全部收購。
2010年3月,黃志宏拿出60萬元包下了13畝地,建起養殖場,又花費10萬多元給每個池子里填進大約20公分厚的海底淤泥,一個月后,他就撒下了第一批沙蠶苗。
可不久后,黃志宏就發現,這些蟲子可不是好惹的。采訪時,為了讓記者了解沙蠶的這個特性,黃志宏拿出幾斤放在了氣溫35攝氏度左右的室外,結果讓記者很是吃驚。
黃志宏:我拿到太陽下曬一下,溫度高了之后,它的變化。放在那里,你拍一下,等一會它馬上就有反應了。
還沒到一分鐘,一些沙蠶身上不但有了傷疤,還開始了扭動。
黃志宏:那個狂躁的,卷的在就是底下被別人咬住了,尾巴在那邊甩。
幾分鐘時間,盒子里就全是血水,有的甚至尾巴都被咬掉了。
記者:這個是咬斷了?
黃志宏:對。
記者:這個是頭,這是尾巴。
黃志宏:它這又斷了。
記者:這個也斷了,這中間又斷了。它就是受不了高溫是吧?
黃志宏:對。
后來黃志宏才知道,沙蠶喜歡涼爽的環境,溫度只要超過28攝氏度,它們就會互相攻擊,為此,黃志宏提前給沙蠶準備了這間空調房,避免它們從淤泥里出來之后,溫度太高造成損失。
2010年8月,他的第一批沙蠶成熟了,之前聯系的收購商陸續打電話找他要貨,可黃志宏卻遲遲交不出來。
黃志宏:老是催我說拿的貨不夠。量沒有供上給他們,就是他們要十的話,我可能只能拉到六、七。
池子里明明都是沙蠶,黃志宏為什么要干這得罪客戶的事情呢?
記者采訪時正是八月,是沙蠶銷售的旺季,黃志宏的養殖場里有十幾位工人正在挖沙蠶,黃志宏提出讓記者也學學怎么挖,記者體驗了才發現,挖沙蠶看起來挺容易,其實有很多技巧。
黃志宏:你拿這個耙子抓。
記者:這個?不能拿棍?
黃志宏:棍子抓不了它,你一搗它就跑掉了。
記者:耙一塊泥是吧?
黃志宏:對,不要出力搗,出力(的話)你搗那么快就把它扎傷了。
記者:就是慢慢地來。
黃志宏:要用手按下去。
記者:按下去?
黃志宏:對,把它掰開。
掰開這塊泥巴,記者立刻看到了很多沙蠶。
記者:好多!
可這些蟲子,卻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鉆進了泥巴里,記者趕緊伸手想把蟲子再拉出來。
記者:拔不出來。
黃志宏:這樣就斷掉了。
記者:斷了?
黃志宏:對。
記者:不能這樣動是嗎?
黃志宏:要拿一塊泥巴起來,掰開,掰開泥巴。
記者:我明白了,就是把這塊泥巴拿起來?
黃志宏:對,掰開。
記者:然后掰開,這里有一根,快。不行,它走了。
黃志宏:你要快,要不然它頭鉆到泥巴里面。
黃志宏說,這抓蟲子,就必須快速找到它的頭。
記者:就這樣,不行,這抓到尾巴了。
黃志宏:這抓到尾巴了。抓到尾巴的話,你要把泥巴抓起來,再打開,找到頭,把它這樣拽出來。
記者:總之就是找到頭就是訣竅是嗎?
黃志宏:對。
然而這道理明白了,可記者還是很難快速地把蟲子抓出來。
當年的黃志宏和記者一樣,養出沙蠶卻不知道怎么挖,請來的工人更是不熟練,客戶每天要200斤,他請來10個工人最多也就挖出一百多斤。
工人:一開始,老板養這個蟲,(我們)都不敢抓,就是會怕,為啥怕?它就是會咬人,會動來動去,手就會很癢,就會怕。
黃志宏:他們抓的時候,開始的時候沒有經驗,抓頭抓尾的話抓不好,有時候會抓斷掉,我第一次賣的蟲子,也是做出口蟲,他們要求我在暫養室里面,花點和斷蟲都要挑掉的,我每一次算,損傷的話都在百分之十幾,就是一百斤蟲,有十幾斤(都不能用了)。
不但速度慢,蟲子還老有傷疤,黃志宏使出了笨辦法,多叫工人來抓,同行用十個工人抓200斤,他就請14個工人來。在他看來,就算是增加成本也一定要保證數量,留住客戶!
幾天之后,工人們都熟練了,黃志宏每天抓蟲的量都會超過供貨量,多出來的蟲子就暫養在空調房里,這間小屋和那個笨辦法讓他順利地度過了第一次銷售季。
然而接下來的一年,黃志宏卻遇到了大麻煩,而這麻煩,正是歸功于那間空調房。
2011年8月的一天早上,黃志宏走進空調房準備整理一下前一天抓出來的沙蠶,可沒想到,卻看到了他不愿意回憶的一幕。
黃志宏:整個盆里的水都是變紅了,連蟲子都看不到都是血,明顯地一眼就能看到是血水了。
妻子:當時看到有血水,就像人的血一樣,真的很恐怖。
原來,增氧機長時間開著導致氣體過熱,輸送出來的氧氣都變成了熱氣。
黃志宏明白,空調房也不能一直保持低溫,2015年8月20日,黃志宏帶記者來看他的“新式武器”--凍庫!
黃志宏:剛抓的蟲子在凍庫里面。
記者:這個就是凍庫。
黃志宏:對,進來。
記者:一進來,好涼快。
黃志宏:對,是。
記者:這里面有多少度?
黃志宏:這里是14度左右。
黃志宏把沒有任何傷疤的優質沙蠶分裝進這樣的扁盒子,這樣,沙蠶就能在凍庫里至少保存兩周時間,記者在這里看到了已經儲存一周的沙蠶,卻發現它們都不怎么動了。
記者:它是已經感覺奄奄一息了嗎?
黃志宏:沒有,你把手心拿上來,我放一條(在你手心上)它肯定會動。
記者:為什么它不動了?
黃志宏:它放的時間長了之后,它整個身體都涼透了,它就是感覺很舒服的狀態下,它就不動了,如果你遇到一個熱量大,溫度高的(地方),它馬上就跳起來。
記者:你看,它在我手里待了一會,立刻就開始狂躁了。
黃志宏:對。
記者:它剛才一點都不動的。
黃志宏:對。
2012年底,黃志宏投入50多萬元建成了這個凍庫。那時,島上很多靠種植香蕉維持生計的村民,看到他靠沙蠶賺了錢,都開始跟著他養,就在大家忙著開養殖場時,原本想要擴大養殖面積的黃志宏轉變了觀念。
黃志宏:我想想還是不要把錢投在養殖方面,還是投在收購方面,大家有在養,我覺得主體還是收,因為就是說你養殖做得再好,都沒有收購的風險,做生意總是比養殖好,就是這樣想。
2013年,黃志宏開始做沙蠶收購,記者去采訪時,正好趕上村民來送沙蠶。記者發現,沙蠶的包裝還挺有講究。
記者:這是什么東西?這個盒子(里),我看你這個還挺精細,這個是什么?
黃志宏:這個是尿不濕,尿布。
記者:尿布?
黃志宏:對。尿不濕。
記者:你給這個蟲子墊了尿布?
黃志宏:對,它很享受的。
記者:為啥要墊尿不濕?
黃志宏:墊尿不濕是要把它身上的水分吸干。
記者:這是要坐飛機的嗎?
黃志宏:對,還是要防水,在飛機上,你運輸的時候有水在里面的話,溫度一高,有水在里面就不好了。
為了降低蟲子在路上的溫度,包裝里還要放上冰袋,像這樣包裝20多箱,500多斤沙蠶,黃志宏前前后后忙活了4個多小時。
下午三點,他就送這批貨去硇洲島碼頭,他說時間都是他計算好的。
記者:我看你開的很快,著急是嗎?
黃志宏:三點,四點鐘的船,上去還要上貨,所以我開快一點。我們打包的這個東西是控制溫度的,明白了吧,時間越長,溫度會越來越高。
運貨出硇洲島,唯一的路就是搭乘每小時一班的渡輪,每次,黃志宏都把貨放在渡輪上,到了對面的東海碼頭就有冷凍車接。
為了讓沙蠶在高溫里停留的時間更短,黃志宏每次送貨都是和時間的賽跑,不能太早,會浪費時間在碼頭等渡輪,更不能太晚錯過渡輪。
可這次他開到碼頭時,卻發生了意外。
記者:怎么了。
黃志宏:船跑掉了。
記者:沒趕及?
黃志宏:它提前跑了,車一滿它就跑了,本來是四點的,現在它不按時。
記者:那你現在怎么辦?
黃志宏:現在就是倒回來再發下一班車。
讓黃志宏焦急的是,對面碼頭接貨的冷凍車不會等他坐下班船過去,這一耽誤,他就必須把這一車貨自己送到100多公里外的機場,這意味著車上的沙蠶就要在35度的高溫里多停留幾個小時。
然而這一天還算幸運,3個小時后,沙蠶終于按時趕上飛機,可黃志宏卻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他說,路上這3個小時,很有可能造成他運出去的貨收不到錢。
果然第二天早上,黃志宏的臉色真的不太好看。
記者:我看你今天精神也不是很好。
黃志宏:是,昨天,今天早上,四點鐘就接到客戶投訴的電話。說蟲子質量不好。
記者:質量不好,怎么質量不好。
黃志宏:就是說有一件貨出血水了。
記者:他有發照片給你嗎?
黃志宏:對。
記者:你給我們看看唄。
黃志宏:就是有點小紅點,也不是很大。
記者:這個尿不濕上出現小紅點,就是血是嗎?出血了。
黃志宏:就是蟲子溫度,可能運輸的溫度有問題,它的小尾巴有點斷了,然后就會粘在尿布上,有點血水。
記者:這個血水就比較多了
黃志宏:所以他們出口的貨,質量要求非常高。
記者:那你出血水的話,你就拿不到錢了?
黃志宏:對,這個責任都是我們承擔,是這樣的。
這一箱沙蠶出了問題,黃志宏不可能再把它運回來,那樣不但賣不出去,還要倒貼上運費。
而在2014年,這樣的損失黃志宏經歷了整整一個夏天。臺風“威馬遜”過后,硇州島迎來了多年罕見的高溫天氣,黃志宏的沙蠶到了客戶手里要么死了,要么渾身都是傷。
黃志宏:兩個月吧,就是有時候打個十幾件貨出去,幾乎有時候全軍覆沒,都不行,別人說,就是運費就虧了十幾萬,還不說貨源耗損。
逐漸地,出口沙蠶的收購商都不要黃志宏的貨了,沒有了他這條銷路,島上村民的沙蠶都賣不出去,很快,村民就發現了池子里沙蠶的變化。
采訪時,記者發現一只沙蠶游得像快艇一樣,而其他沙蠶游泳則是原地螺旋式的,并不往遠處走。黃志宏說,這是沙蠶自身的一個特點。
記者:剛才在里面游的是這一條?
黃志宏:是的。
記者:就這一條,綠色的。
黃志宏:對。
記者:好像和別的顏色都不太一樣了?
黃志宏:是的,這個是變成母蟲了。
記者:變成母蟲了,這個腳都沒有了,這個腳像毛一樣。
黃志宏:對。
記者:這個腳就很明顯。
黃志宏:那個腳就一根一根的,對。
記者:摸起來好像這個扁一點。
黃志宏:軟軟的。
記者:這個就鼓一些。
黃志宏:很結實,對。
記者:很結實的感覺。
黃志宏:變母蟲,它身體里都是卵子在里面。
記者:就沒有肉了。
黃志宏:沒有肉了,幾乎就沒肉了,如果它排了就剩一層皮了。
沙蠶變成母蟲后,十幾個小時內就會排卵死亡。
一些村民的沙蠶一批批變成母蟲,都爛在了淤泥里,有人索性藥死一整池,重新投苗。
這種情況讓黃志宏很著急,出口沙蠶的收購商不要他的貨,就是因為遠距離運輸路上的溫度不好控制。
這時,黃志宏想到了沙蠶身上的另外一個銷路。
在經營沙蠶生意時,黃志宏得知,在硇洲島對面的東海島上,有很多對蝦養殖企業,他們會用一些略有傷疤的沙蠶給母蝦作飼料,促進它們排卵。
黃志宏聯系了這些蝦場,逐漸地,他帶著村民把剩下的沙蠶都就近賣了出去。
如今,硇州島上直接和黃志宏聯系的沙蠶養殖戶就有20多戶,對于他們來說,黃志宏就是他們的銷路。
村民:現在一般都是我們拿來給他賣的。
村民:現在一般賣不出去的都找他,推銷出去
記者:找他就能賣出去?
村民:對,他能賣出去。他外面的客戶多。
未來黃志宏最想解決的還是高溫天的沙蠶運輸問題,他說,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就能帶領更多村民靠沙蠶賺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