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29日,和正常年份相比已經推遲一個半月左右的秘魯Imarpe魚資源調查終于“啟航”。對于本次秘魯魚資源調查時間推遲的原因,JCI已在3月初的《聚焦近期秘魯魚資源調查船只遲遲未能展開為哪般》一文中有所詳細闡述,其中秘魯沿海水溫偏高、鳀魚產卵時間推遲等無疑是主要原因。直至3月下旬期間,經歷了3月上旬的開爾文暖波之后,秘魯沿岸海水表面溫度偏高幅度趨于下降,鳀魚產卵也有所增加,但是鳀魚的脂肪含量則仍然低于歷史水平。不難發現,就目前而言,雖然秘魯沿岸厄爾尼諾已經處于減弱期,但沿岸水溫仍然處于歷史偏高水平,遠未達到適宜鳀魚生存的水溫。以下是近三年秘魯chicama沿海的水溫變化:
按照當前秘魯沿岸的水溫條件、以及鳀魚產卵時間的推遲,加之上一捕季期間隨意捕撈幼魚所帶來的影響,目前秘魯沿岸的海洋生物量水平難言樂觀(有科學機構的模型預測結果亦不理想)。當然,秘魯沿岸的實際魚資源水平仍有待Imarpe的魚資源調查結果,可是,近期秘魯漁業協會主席Elena Conterno則表示,所有的跡象表明2016年將又是一個較好的年份,因為不僅海水溫度變冷,而且鳀魚產卵進展順利,因此他相信今年首個捕季會比較樂觀,但還不能確定具體能捕撈的數量,不過,再等三至四個禮拜,應該就能確定第一捕季的配額數量了。
依稀記得,在今年2月初的時候,秘魯Imarpe尚未出海調查,生產部部長Piero Ghezzi也一度“提前公布”了首季配額水平:2016年第一捕季捕撈將較2015年同期要高。時值4月期間,秘魯大選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的確,厄爾尼諾已經計入了減弱期,但其影響并非在一朝一夕間便能消退;秘魯魚資源的恢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自鳀魚產卵至開捕一般需要3個月左右的時間)。只是,在2015年第二捕季期間,秘魯的捕魚政策已然“任性”過一回,這一次,是否又會重現這樣的故事呢?目前秘魯海洋資源情況,是否還能允許這樣的“任性”再次重演呢?“亂花漸欲迷人眼”,就讓我們耐心等待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