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北京參加拜耳水產的一個新品發布會,順道去拜訪了漁經的蔣老師,在漁藥領域漁經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公司,在2012年的時候,他們砍掉了所有的經銷商開了自己的淘寶網店,這個在當時算是比較讓人很不看好的舉動,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說漁經沒落了。帶著一份好奇和對水產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探究,我跟漁經第一次來了一個近距離的接觸。
那天去的比較早,到了辦公室蔣老師還在開會,在等待的過程中,大致參觀了一下漁經,從這個裝修的風格,感覺這是一家有這歷史底蘊的公司。等待了大概三十分鐘,蔣老師開完了早會,這也是我第一次見到蔣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為人比較親和,所以話茬很快也就打開了。蔣老師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水產的移動互聯網發展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并親自踐行和有了收獲。蔣老師說到興致之處,親自帶我去他們的一線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看他們的工作情況。這個和我去的其他公司不同,這里的工作人員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面“玩弄”著手機。蔣老師跟我介紹,這些工作人員以前都是公司的內勤人員,現在都培訓起來做移動互聯網營銷了。而且令我吃驚的是,這些工作人員都是非水產科班出身的。經過一個系統的培訓之后,就可以上崗。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一個月也可以完成七八十萬的銷售額。今年通過移動互聯網已經實現了1000萬的純利潤,這讓我覺得實在驚訝。
現在傳統的漁藥動保企業的經銷商營銷模式目前也是飽受詬病,很多企業都在嚷嚷著要轉型,可是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蔣老師也透漏當年漁經轉型也是經歷了陣痛,銷售額的驟減。這一點可能也是一直堅守著漁藥動保企業的核心原因了。轉型,找死!不轉型,等死!這也許更需要的是一種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氣。
我在私下里跟業內同行聊天的時候,做電商,現在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做,怎么做的問題了。拜耳水產的大客戶經理阮勇軍就透露他們會在一些產品上嘗試電商模式。其實有同樣想法的企業有很多。有的在考慮成立新公司,啟用新品牌。有的希望能夠拿出一兩個產品來試水。這一切都預示著在漁藥動保領域即將發生一場互聯網+的變革。
我2006年做了中國水產養殖網算算今年也是有十個年頭了,也算是一直伴隨著水產互聯網一路走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突然身邊的人都開始說互聯網了。在青島遇到科環的蔡總打趣的說,現在的人見面三件事,打開微信、打開掃一掃、加好友!這其實也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應了移動互聯網對大家的影響。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