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股上市公司通威股份發布2017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公告,公司預測其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億元-15.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50%-70%。
通威股份表示,前三季度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為,多晶硅順利完成了升級技改,產能提升,生產成本下降;單多晶電池產能利用率超過110%;飼料銷量增長,產品毛利率提升。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公告發布前,通威股份公告顯示,其計劃“于包頭市投資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暨配套新能源項目”的議案(以下簡稱包頭項目)獲得了股東大會的審議通過。
未來晶硅產能將達12萬噸/年
根據通威股份此前(8月10日)公告,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位于包頭市昆都侖區轄內的“內蒙古包頭金屬深加工園區”,預計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將分兩期實施。
其中一期投資約40億元,一期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于2017年9月30日前開工建設,2018年建成投產;二期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推進。
此外,該項目總占地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用地800畝(不包括生活小區用地),并預留后期發展用地。
如今,上述議案獲得股東大會的審議通過,意味著通威股份包頭項目已進入實施階段。與此同時,待該項目建成投產后,連同通威股份四川樂山已建成的年產2萬噸和在建5萬噸項目,其晶硅產能規模將達到年產12萬噸。
通威股份2017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期內公司多晶硅完成了升級技改,產能由1.5萬噸/年提升到2萬噸/年, 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價格同比也有所提升,多晶硅及配套產品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此外,公司原有2.4GW多晶電池與新建1GW單晶電池產能在達到設計產能后不斷提升,截至目前產能利用率超過110%。
推動“漁光一體”
通威股份相關公告預測,包頭項目一期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投產后,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年。
而作為達成這一目標的有力支撐,一方面通威股份在高純晶硅領域的技術、人才、管理、成本、效率上存在一定競爭優勢。同時,通威股份稱,包頭項目產品質量將進一步提升,可滿足N型單晶硅料質量需求,部分達到電子級多晶硅品質。
另一方面,包頭市作為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消納示范區和工業基地,作為國家規劃的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采煤沉陷區先進光伏技術領跑者基地,具有實現多能互補、發展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綜合優勢。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曾就包頭項目表示,“(包頭項目)產能基本上可以在當地消化掉。”此外,他透露,“目前有兩家公司正在跟我們商談入股事宜,我們也在考察對方的實力,未來五年以上仍然在行業里的企業,我們才會接受他們入股。”
目前來看,通威股份在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方面布局頗廣,根據公司2017年半年報,其主要以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同時致力于 “漁光一體”、戶用分布式發電等終端電站的投建及運維。
在此基礎上,于綜合運用端,公司在全面推廣水產“365”科學養殖模式基礎上積極推進“漁光一體”商業模式,通過在魚塘上面架設光伏電站,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立體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公司在水產領域三十余年的技術、管理、經驗優勢,既能保障水下原有的水產養殖收益,又能新增光伏發電收益,通過多種運營模式為公司、養殖戶及其他合作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