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國食品商務網:記者初次結識楊維萍,是在同朋友的聚會中。當時,一個坐在輪椅上、表情嚴肅、皮膚黝黑的女子,被跟隨著她后面的三個壯漢小心地抬進酒店。從她堅定的話語中,得知這位殘疾的女子是一位養(yǎng)殖海參的技術能手,在煙臺海參養(yǎng)殖圈內大名鼎鼎。她面對困境表現(xiàn)出的自強精神尤其令人感動。
7日下午,記者驅車來到位于牟平區(qū)云溪村,這里是楊維萍剛剛建起的海參育苗保苗基地。坐在輪椅上的楊維萍光著雙腳,由女兒推著。在參觀過她的海參育苗場后,記者有些不敢相信,這么大的一個企業(yè),僅靠一個輪椅女人來支撐,并不斷發(fā)展壯大。
今年42歲的楊維萍,家住市區(qū)幸福十村,長相頗似歌唱演員韋唯。1995年與丈夫離異,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經營服裝生意。那個時候,服裝生意非常好做,相比普通家庭,收入相當不錯,但是一個人的出現(xiàn)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怪老頭”改變她人生路
1997年夏季一天,在大廟花鳥市場閑逛的她,被一只手突然拽住,她回頭一看,險些一屁股蹲在地上:一個披頭散發(fā)、頭發(fā)花白、腳穿草鞋的“老頭”站在她面前。未等她省過神,“怪老頭”拖著她就走,便走邊說:走、走、走……這時,她才認出來,這個人正是她多方尋找過、已失蹤了4年的老朋友———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馬工程師。沒寒暄幾句,馬工就領她來到煙臺山一個神秘的山洞。在這里,楊維萍看見了一個個粗大如黃瓜般的海參。馬工對她說:我花了4年時間,終于培養(yǎng)出了這些成品大海參!這時,楊維萍才知道,失蹤了4年熬得頭發(fā)花白的馬工,原來在山洞里整整鉆研了4個年頭的海參養(yǎng)殖。從此,楊維萍成了馬工收下的唯一一個海參養(yǎng)殖的女徒弟。
海參育苗年賺80萬
“別賣服裝了,和我一起養(yǎng)殖海參吧。”在馬工的鼓勵下,楊維萍開始跟隨師父一頭鉆進了煙臺山上的山洞里。楊維萍做夢也沒想到,這次偶遇會讓她成為本埠擁有海參育苗、保苗技術的名人。
兩個月后,馬工又將楊維萍送到蓬萊市一家當時最早的海參育苗場實習。由于水土不服,她身上開始長起了蛇盤瘡,她強忍病痛,一直在育苗場堅持了4個月。由種海參孵化出的“小白點”(海參幼子)通過育苗、保苗,然后再將其養(yǎng)成成品參……這一套套技術,都深深刻印在楊維萍的腦海里。在實習中,她發(fā)現(xiàn),海參養(yǎng)殖的最關鍵技術,在于如何培育出質量上乘、少染疾病的海參苗,也就是海參的育苗、保苗技術。為此,她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了細心觀察和研究。“1997年前后,從事海參養(yǎng)殖的人還很少,養(yǎng)殖技術也只掌握在少數(shù)專業(yè)研究機構的專家手中。
到1999年,已經跟隨馬工兩年半時間的楊維萍,已基本掌握了海參育苗、保苗技術。2000年3月18日,她來到威海市榮成成山衛(wèi),籌集40萬元包下一家育苗場,擁有了自己第一個海參育苗基地,當年就賺回80多萬元。此時,楊維萍的育苗、保苗養(yǎng)殖技術,在膠東半島各養(yǎng)殖大戶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2001年,在經營自己育苗場的同時,她又被文登、牟平等4家海參養(yǎng)殖戶,聘請為顧問,光顧問費一年就是20多萬元。
突遭車禍血本無歸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整個渤海灣的海參養(yǎng)殖出現(xiàn)了“天災”,北到大連、秦皇島,南到煙臺海域,幾乎所有養(yǎng)殖戶養(yǎng)殖的海參,都出現(xiàn)腫嘴、爛皮癥狀。一夜之間,大量的海參苗病化海中。很多身家百萬的養(yǎng)殖戶,一夜之間成了“窮光蛋”。由于技術過硬,楊維萍育出的海參苗,卻奇跡般躲過一劫。
很多養(yǎng)殖戶為了減少損失,開始大量拋售幼苗,價格極低,楊維萍花80萬元一下吃進3000多斤,準備大干一場。沒想到,這些剛進的“小白點”(海參幼苗)第二天開始犯病。眼見80萬元即將化為烏有,楊維萍利用自己的技術在確保少死苗的情況下,急于尋找客戶。
2004年5月10日凌晨3時,楊維萍突然接到養(yǎng)殖場里的電話,說一大客戶要購買海參苗。她便打電話給自己的司機,不巧司機手機關機。為留住客戶,她急忙打了一輛出租車,火速從煙臺趕往榮成育苗場。出租車行至文登時,天降大霧,能見度只有幾米,車輛行駛非常緩慢。可走了一段,天氣又突然放晴。為趕時間,出租司機將車開到時速百公里以上。當車行至文登市汪疃鎮(zhèn)駐地時,突然發(fā)生交通事故,她從車上被猛烈地甩出車外,一頭栽進路邊一泥堆上。當時,她滿臉血跡,感覺自己的雙腿像不存在了一樣,但頭腦還清醒,他打電話通知家人和育苗場后,便因劇痛昏死過去。育苗場聽到噩耗后,頓時亂了陣腳,大客戶也趁機取消了買賣。楊維萍對記者說:車禍一出,場里的人聽說我死掉了,海參苗也沒人管理,所有的苗全部死亡,80萬的參苗只賣回8000元,賠得血本無歸。
在醫(yī)生的搶救下,楊維萍蘇醒過來。生意的突然失敗給了她沉重打擊。在一次醫(yī)生與母親的談話中她聽到了這樣的信息:自己的雙下肢將永遠癱瘓,下半生將會與輪椅為伴。楊維萍一下子萬念俱灰,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已經成了廢人,不想活在這個世上。楊維萍的母親,看到女兒的樣子心如刀絞,幾個月的時間頭發(fā)全部變白。最后還是母親說的一句話讓楊維萍打消了死的念頭,母親說:“你不為孩子,為我活著行不行?”
得知楊維萍癱瘓,原來聘請她的技術顧問單位,因楊維萍無法現(xiàn)場指導,也紛紛取消了合約。30多萬元的治療費用,讓楊維萍全家經濟開始舉步維艱。
自強不息東山再起
“只要有過硬技術,就能引來金鳳凰。”這可能是楊維萍心中永遠的信念。一直仰慕楊維萍技術的威海市一養(yǎng)殖戶劉先生,得知楊維萍下肢癱瘓后,多方打聽來到文登骨科醫(yī)院看望。他并以自己身患白血病,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經歷來開導她。從文登轉院北京協(xié)和,再轉院305醫(yī)院,全部費用都是劉先生負擔著。劉先生義舉再次堅定了楊維萍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在治療期間,她毫無保留地將海參如何育苗、保苗技術通過電話方式,傳授到劉先生的養(yǎng)殖場。而劉先生也沒有虧待這位技術人才,2005年,他悄悄地為楊維萍在榮成市石島灣建起了兩個70畝的養(yǎng)殖池。
雖然經過多方治療,如今的楊維萍仍然雙下肢癱瘓,腹部以下失去知覺,大小便失禁。但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在自己不屈的意志支撐下,楊維萍的事業(yè)再次東山再起。她重新當起海參養(yǎng)殖顧問,慢慢有了一些積蓄。在“東奔西走”當好顧問的同時,她重新籌劃建設新的基地。今年4月,她在牟平區(qū)云溪村建立起新的海參育苗、保苗基地,擁有了2個育苗大棚、4個保苗大棚。養(yǎng)參水體達3000立方米。她與劉先生合作開發(fā)的新保苗餌料,已經打進福建省市場。楊維萍告訴記者,目前通過她的新餌料技術,成品海參成熟期將比原來縮短1年半。1000萬“小白點”育苗參,活參率能達到8000至1萬斤。如此技術,在同行業(yè)中可謂是佼佼者。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評論列表 | ||||
|
發(fā)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