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瓜蟲,金鯧養殖戶的噩夢化身。從近幾年媒體的報道來看,基本上每年都有因感染小瓜蟲導致漁排養殖的金鯧全軍覆沒的事件出現,動輒損失上億元,可謂血淋淋的教訓。而小瓜蟲具有條件致病的屬性,水溫、鹽度等變化都可以導致其暴發,因此在自然開放的海灣水域,要防控小瓜蟲具有很高的難度。常規的內服治療或阻水浸泡,在當金鯧已經感染小瓜蟲后,一方面魚不吃料導致內服困難,另一方面把水阻斷又擔心缺氧。種種問題,導致養殖戶對此似乎無良計可施,陰影揮之不去。
現在,曙光乍現。最近,嘉吉水產營養事業部宣布開發了一款特殊的配方,可以大大降低金鯧感染小瓜蟲的概率,并已得到了客戶對其應用效果的認可。為此,筆者采訪了嘉吉水產中國區技術總監馮敏毅博士、華南區水產銷售總經理梁藝,了解之中的具體情況。
嘉吉水產中國區技術總監馮敏毅博士(左)、華南區水產銷售總經理梁藝(右)
防控小瓜蟲感染有明顯效果
記者:嘉吉開發金鯧魚小瓜蟲防控技術的背景是什么?
馮敏毅:我們在跟金鯧魚養殖戶交流時,他們提到有兩個痛點:一個是不可控的臺風,另一個是小瓜蟲。我印象中,2016年小瓜蟲大面積暴發時,很多養殖戶的金鯧魚死亡率高達70%以上,甚至全軍覆沒。嘉吉的理念是要為客戶創造非凡的價值,既然養殖過程中面臨這樣的痛點問題,我們有這份責任去努力解決。
同時,我們國外的同事在海虱這種寄生蟲上進行了很多研究,經過交流討論后,我們認為這項已經成熟應用于三文魚養殖中防控寄生蟲的技術,和我們所想要做的事情比較契合。所以從2017年開始我們就著手進行相關研究,歷時兩年多時間把技術摸熟并一一驗證有效,現在才正式推出來跟客戶見面。
對于這款產品,我們非常有信心,不論從產品定位還是效果反饋,已經合作的客戶都比較認可。
記者:這項技術的作用機理是什么,效果如何?
馮敏毅: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在飼料中添加特定的添加劑,讓魚體內沉積微量的化學物質,使小瓜蟲不喜歡這個味道而自動脫落;其二是小瓜蟲會在魚體上造成一些創口,我們需要讓傷口快速愈合,減少刺激后讓魚盡快恢復攝食,因此通過添加一些特殊的礦物質,讓魚體表皮黏液分泌更豐富,以增強防護作用;其三是添加免疫增強劑,提高魚體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從試驗數據來看,自然感染的情況下這項技術能有效降低小瓜蟲相對感染率40%以上,然后蟲體在三天左右脫落,金鯧魚便很快恢復了攝食,之后不久我們進行了人工感染試驗,發現仍能降低34-36%的感染率。我覺得這具有比較大的意義了,因為感染率降低40%左右時,可能就達不到小瓜蟲的致死感染數量,這樣魚就沒那么容易死或者說能更快恢復。
記者:有評估過產品的安全性嗎?
馮敏毅:產品的主要作用機理是產生一些化學干擾性物質,達到驅蟲的作用,不是產生抗生素來殺蟲,同時也不會在魚體內殘留造成對人體的影響。
記者:這款產品你們是定位為治療還是防控?
馮敏毅:需要強調兩點:一是我們的產品不是藥物,不是暴發疾病后用來治療;二是我們希望客戶能清楚,防控永遠比治療帶來更大的效益和更低的風險。
我們的產品更多是防控,建議養殖戶在小瓜蟲暴發前的兩個月使用,具體的投喂管理技術我們在5月15日于湛江舉行的交流推廣會上將詳細介紹。屆時也會邀請中山大學、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海水魚寄生蟲病防控崗位科學家李安興教授來做一些防控小瓜蟲的技術分享,他在小瓜蟲的研究上已經專注了十來年。
記者:這項技術是跟李安興教授一塊開發?
馮敏毅:李教授給我們最大的支持是可控的人工感染模型,讓產品能更快得出試驗結果。
擁有全球共享的技術研發體系
記者:除此之外,當前嘉吉還有哪些方面的技術創新或思路?
馮敏毅:拿金鯧魚來說,目前飼料系數普遍偏高,比較好的都要去到2.0-2.2,過冬魚料比則更高。對于這條魚,我們通過實驗發現在飼料上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因此,我們接下來會開發低料比飼料,在加快金鯧生長速度的同時降低餌料系數,讓養殖戶的單位生產成本更低。
記者:有評估過料比偏高是主要受投喂方式還是飼料配方的影響?
馮敏毅:精準投喂是近幾年來大家提的一個方向,但是目前金鯧魚養殖戶要做到這點很難。對于我們來講,實現精準投喂更多是針對養殖階段開發出不同營養配比、不同料號的飼料,并且設計出相匹配的投喂程序。從我們對金鯧魚飼料營養的評估而言,比如氨基酸平衡模型、能氮比的探索等,發覺飼料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記者: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嘉吉中國在水產料方面的技術研發體系情況?
馮敏毅:嘉吉在很久以前就把動物營養作為很重要的業務板塊在布局,目前在全球有一千多萬噸的飼料,其中水產料也超過一百萬噸。我們在全球設立了三級研發體系,首先是三個全球研發中心,會對水產養殖體開展基礎性的營養研究和功能性產品的開發。雖然養殖品種很多,但是從動物營養的角度來講,技術上的區別并沒有那么多,我們可以簡單分成雜食性、肉食性,冷水魚類、暖水魚類、甲殼類等等,不同的體系有不同的人關注,然后研究結果可以共享;其次是在重點水產養殖區域設立技術應用中心,主要的工作是做一些本土原料的評估,以及本土特有養殖品種的理想蛋白模型建立、新品種新產品的開發等;再者是和我們很多的重點養殖戶合作,進行中試以外的現場驗證,以便收集數據來及時優化我們的產品。
記者: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能直接在中國進行本土化應用嗎?
馮敏毅: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能夠直接吸收的是對一些相關機理方面的基礎研究,以及新原料開發價值的挖掘,而全套的技術落地需要有一個本土化的過程,技術本土化成功的關鍵是技術落地應用過程中充分理解本土原料,養殖模式和面對客戶期望。
華南市場以金鯧魚料為突破口
記者:嘉吉在前幾年有大力發展中國水產料的意圖,尤其是陽江新廠投建之后,但后面好像又沒什么消息,原因是什么?
梁藝:嘉吉還是很重視發展中國的水產料,首先唐建國總裁是嘉吉北亞區首位由中國人擔任區域最高負責人;其次把中國市場細分為華南、華東和中西三個區域。目前,華東區和中西區已經找到了很好的市場定位和切入點,比如華東區在發展蝦蟹料,并逐漸成為當地養殖戶的首選品牌;中西區則聚焦發展除蝦蟹料外還有青蛙料等特種水產料。
華南區的養殖品種很多,之前想做的很多,但是從產能、品牌影響力及我們自身的資源配套綜合考量,都較難和市場上已經形成優勢的企業去比。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好的市場對策,再來很好的執行。現在這款防控小瓜蟲的金鯧魚料產品,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也是我們聚焦市場的一個好的開始。華南區接下來會重點關注海水魚料、特種料兩個板塊,我相信也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
記者:您接下來還有些什么計劃?
梁藝:我們在金鯧魚料的市場份額上,志不在一萬幾千噸,因此計劃在陽江工廠增加一條膨化料線。盡管嘉吉對投資有了更嚴格的審批程序,但相信我們在金鯧魚料上的突破,能給到總部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