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是有機物的主要成分,魚類的糞便及殘餌中都含有大量的氮。據研究,飼料中的氮有60%-70%排泄到水體中。氮在水體中以氮氣、游離氨、離子銨、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有機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離氨NH3和離子銨NH4+被合稱為氨氮。
氨氮的毒性機理:
分子態的氨(NH3)是小分子的親脂性物質,具有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穿透脂質性的細胞膜,滲透到魚體細胞內,從而使魚發生不同程度的氨中毒癥狀,嚴重時可導致魚急性中毒死亡。
水體中 NH4+ - N為主要形式存在時 ,水偏酸性,其毒性表現在魚的亞致死量和免疫活性受迫 ,具體癥狀是魚極度活躍或抽搐 ,失去平衡 ,無生氣或昏迷。
NO2 - N對魚類有很強的毒性 ,NO2 - N的存在導致魚血液中的亞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亞鐵血紅蛋白 ,而后者不能運載氧氣 ,從而抑制血液的載氧能力 ,造成組織缺氧 ,魚類攝食能力降低甚至死亡 。
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積聚會引起水體溶氧急劇下降、有害氣體增多,有害細菌和條件致病菌大量滋生,造成觀賞魚的體質下降,抗應激能力差,易導致各種病原菌的侵襲,造成觀賞魚疾病的大量暴發且難以控制。
水族箱中氨氮的去除:
水族箱中氨氮的積累常用的解決辦法是換水。但換水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其繁瑣,容易造成水體環境的較大波動,可能帶入敵害、病害生物,同時也污染環境。而如果擁有一套優秀的水處理系統,水族箱可以做到長時間不換水。
無論在養殖水體或是觀賞水體中,均存在氮循環過程。即分子態氮(N2)、無機態氮(NH3、NH4+、NO2-、NO3-)及有機氮化合物(尿素、氨基氮、蛋白質)在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在水體中不斷的相互轉化、遷移的過程。
首先,魚類或水生植物的生長代謝等在水體中產生對養殖對象有毒性氨氮,氨氮在氨氧化細菌作用下先被氧化為相對低毒性的亞硝酸鹽,進而再被亞硝酸鹽氧化細菌氧化為毒性更低的硝酸鹽。硝酸鹽部分被水生植物吸收,部分經過反硝化作用轉化為N2散逸到空氣中。如此,即可確保整個養殖系統或水族箱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魚類等水生生物生活在一個無氨、亞硝酸污染的環境中,水草也因獲得這些氮肥而能順利生長。
其次,硝化細菌在合成自身物質的同時還可以同化異化硫化氫,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并且當硝化細菌這種益生菌在水族箱中成為優勢菌群時,可以抑制病原菌生長,從而提高魚類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