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同比暴增453%!海大董事長薛華:未來養殖業和飼料業將更好
發布時間:2022/11/14 14:27:26 來源: 編輯:黃正麗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行業機遇遠大于挑戰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上半年,全球農產品價格暴漲給農牧業產業鏈各環節帶來巨大經營壓力。但三季度開始,隨著原材料企穩,豬雞糧價格上漲,農牧業的景氣不斷上行。作為農牧業龍頭的海大集團率先感受到了行業的“暖意”,海大集團三季報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三季度(7-9月)營業總收入326.29億元,同比增長24.91%;歸母凈利潤11.83億元,同比增長達453.2%。當前,農牧業面臨著新冠疫情、全球地緣因素、不確定性等多方不利影響,但在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看來:“機遇遠大于挑戰。農牧業未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國內大循環體系、國內消費需求提升中的空間和機遇都非常巨大。”“今年以來,受地緣沖突、全球天氣異常及新冠疫情的多重沖擊,全球各國、各產業發展都發生重大變化。具體來看,上半年全球農產品價格暴漲導致飼料原料成本大幅上升,新冠疫情也導致運輸成本增加并對餐飲消費等造成較大的影響,上半年畜禽養殖均處于深度虧損。”薛華坦言,在上半年養殖業、飼料業的經營壓力較大。但從三季度開始,農牧業出現了陣陣的“暖意”。薛華表示:“三季度原材料價格企穩,運輸問題也一定程度得到解決,消費恢復、拉動肉類需求,使養殖利潤大幅上升同時也拉動飼料需求,養殖業和飼料業的經營情況較上半年大為改善,目前看行業還處于恢復改善階段、景氣度持續提升,相信后面會更好。”雖面臨多重不利因素,但對于整個行業的未來前景,薛華認為機遇遠大于挑戰。“種苗、飼料、動保都是萬億級的產值,養殖本身也有3萬多億產值,下游食品的產值空間就更大,這些業務未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國內大循環體系、國內消費需求提升中的空間和機遇都非常巨大。”同時,在薛華看來,行業機遇巨大,但自身的“內功”和核心競爭力也必不可少。近幾年我國糧食都是豐收,供應老百姓基本口糧、解決溫飽是有保障的,而且農牧業近年在科技研發、機械化、自動化方面進步非常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為了抓住行業的未來和巨大機遇,海大集團在近年來不斷修練“內功”。薛華介紹,海大集團的業務已經涵蓋農牧業中的種苗、飼料、動保、技術服務和養殖,其中在飼料、種苗和動保等方面都已經做到行業的領先地位,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未來這幾大業務發展會更快、優勢更明顯。“近兩年公司啟動了屠宰、食品業務,也取得一些經驗,公司這些業務都在打造競爭力,并會與原有業務形成很好的協同性。所以公司未來仍將聚焦于農牧業,關注養殖環節的需求,通過持續的科技研發投入、管理效率提升,以更科學、更高效、更環保的技術和產品扶助農民養殖成功,同時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具有良好風味的食品。”薛華說。農牧業是關系人民群眾“食品籃子”的民生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產業。同時,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加快,行業整合持續加速,集中化程度日益增強,海大集團等農牧業龍頭正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對此,薛華指出,從創立之始,海大集團的經營愿景就是“科技興農,改變中國農村現狀”,初心從未改變,公司一直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公司已建設了多個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試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和循環經濟,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公司以完善的研發體系和產業鏈優勢、專業高效的技術服務和管理能力、國際化和專業化的采購能力,扶助農民參與產業園生產經營,建立多方利益共享機制,帶動農民致富,鞏固脫貧成果。”“科技興農,良種先行”,農牧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薛華介紹,公司在水產種苗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已近20年,取得五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長期堅持有所收獲。目前公司已建立先進的水產育種體系,不僅在國內傳統養殖品種如草魚、鳊魚、鳙魚上推陳出新,推出優良品種大大提高整個行業的產量;在外來引進品種如南美白對蝦、羅非魚上也解決長期依賴外國種源進口的“卡脖子”難題,公司研發生產的種苗質量已居全球前列,從根本上解決水產品種養殖“芯片”問題。“公司專注于農牧業發展20多年,積累了許多競爭優勢并培養了一批專業團隊,契合國家提出的農業農村發展方向,我們認為空間和機遇都特別巨大,對行業和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薛華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