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1月21-22日,以“敬天愛人,鳳凰涅槃”為主題的“M2022”中國大農業經營年會在上海成功舉辦。為期兩天的行業年會中,12位行業大咖圍繞雙疫時代下復雜的環境與浮躁人心,探索風口與風險的應變之道,提出自己的思考與洞察。同時14位代表不同領域、不同角度的企業領導人與高管,也在論壇上從不同角度,圍繞不同話題探討行業的變化與應變之道。通威股份農牧總裁兼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異忠受邀參與此次會議,并在會上作《魚周期下水產飼料企業發展的思考》的主題報告。
郭總在報告中提出,在世界局勢不穩、全球疫情蔓延、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水產飼料行業也面臨著沉重的打擊:原料價格爆漲、魚價下跌、通脹壓力大增。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水產養殖業持續穩步發展?
郭總認為:生豬養殖所走過的路能給水產養殖未來發展帶來很大啟示。豬價周期性波動是市場經濟中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但由于生豬養殖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比水產養殖高,豬周期下巨大的價格波動也給生豬養殖企業帶來了挑戰與機遇。
郭總通過生豬養殖業中成功的企業案例,證明豬周期下,唯有效率領先、智能化、標準化生產的企業才能持續保持成本及效率的優勢。
水產養殖同樣具有價格周期性變化的趨勢。但不同于豬周期那么顯著,水產品價格景氣時間較短,一般2-3年為一個周期。從2022年4月開始,主要水產品價格已經進入下行區間。魚價低迷疊加飼料價格上漲導致普水魚普遍虧損,由于養戶在魚價高位時大量投苗,魚價低迷時待價惜售,目前各地區水產品存塘量大增。在原料價格居高不下,水產品價格進入下行通道的情況下,水產飼料企業也將面臨巨大的沖擊與挑戰。在這種大環境下,同樣具有成本領先、效率領先,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才能穿越周期,實現快速發展。
今年恰逢通威40年華誕,也是通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第一年,通威農牧板塊從此進入嶄新發展階段。通威農發在質量方針指引下標準化工作取得卓越成效,目前通威已全面完成標準化一階段的打造,并穩步推進標準化二階段工作,聚焦于“降本增效”和“智能化工廠打造”,致力于助力用戶養殖效益最大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