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月12日,海大集團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 1000 億元,實現凈利潤在28億元-31億元之間,同比增長75.43%-94.23%。
同一天,農牧圈也被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的一條朋友圈刷屏,向來低調的薛華在朋友圈“冒泡”,轉發海大集團自制的紀錄片《鴻雁》,并留言“3萬多名海大人,二十年如一日,辛苦的付出,支撐了百萬客戶的成長!”
在薛華轉發的這部紀錄片里,海大一名市場線的員工為了做好養殖戶和經銷商的服務,日行數百公里,輾轉鄉鎮、山林,甚至以車為家,這被視為海大服務體系一線員工的日常,也由此解釋海大過去一年實現逆勢增長的精神支撐。
過去一年,農牧行業壓力重重,大宗農產品原料持續上漲,終端消費收縮,不確定風險陡增。在此局面下,海大的業績增長來之不易,并且為廣東再添一家千億級龍頭企業。
事實上,這家一貫低調的農業企業,在多個領域已處于全國乃至全球領先地位。作為一家涵蓋飼料、種苗、動保、養殖、食品等全產業鏈的高新農牧企業,海大飼料銷量穩居全國第二、全球第三,水產飼料、水產種苗的技術和規模都領先于全球。在去年的一系列企業排名中,海大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6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98位、廣東民營企業100強第19位、廣東制造業企業100強第13位。
按2022年中國農業企業500強(依據2021年營收數據),超過1000億元的農業企業僅有6家,在這個榜單上,海大集團排名第10位。躋身千億級企業后,海大在中國農業企業的龍頭地位將進一步上升,也可能成為廣東唯一一家營收過千億的農業企業。
另一個突破性的行業數據是,海大2022年飼料銷量約 2160 萬噸,同比增長約 10%。在此之前,全球飼料銷量超過2000萬噸的企業僅有兩家,超過1000萬噸的企業也不過12家。以飼料起家的海大,牢牢把握住全球飼料銷量前三的領先地位。
清遠海大現代化5G工廠
與傳統的農牧企業不同,海大向來引以為傲的是其“科技+服務”的核心競爭力。相關行業人士表示,海大在農牧行業素來以穩健著稱,在一貫低調的經營當中,實際上已經建立起具有行業競爭壁壘的技術優勢和服務體系。
在行業人士的印象中,海大是一家科技基因很強的農業企業。薛華曾表示,“海大始終把科研放在第一位,這個行業一直靠技術驅動!
海大將傳統的農業視為高科技驅動的行業,從創立之初就以技術立身,依靠技術優勢打開市場,成立負責研發的專職機構——海大研究院,持續投入研發20多年,建立了突出的先發優勢和強大的技術壁壘。目前,海大擁有超過3000人的研發團隊,超過10000項的自主研發項目,研發領域覆蓋養殖產業鏈各個環節。在農業領域,其研發實力、創新成果和技術儲備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去年,海大集團在飼料領域的豆粕減量技術得到農業部推廣;在種苗領域接連收獲兩個國家水產新品種,旗下兩家企業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和首批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在動保領域通過新版獸藥GMP驗收,兩款產品獲批國家新獸藥證書;在養殖領域通過CNAS認定。一系列核心技術優勢的逐步釋放,支撐了業績的持續增長。
海大集團旗下海興農陸豐育種基地
在飼料和養殖行業,海大集團率先提出服務營銷的理念。早在2006年,海大就提出向服務型企業轉型,通過10多年時間打造了9000多人的技術服務體系,常年扎根田間塘頭,打通了服務客戶的“最后一公里”。以廣泛觸達終端的服務體系為支點,海大產業鏈上飼料、種苗、動保等各環節有效聯動,實現產品力的優勢疊加,進一步增強客戶黏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