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來,在福建省東山縣有一條“低調”的魚被“圈養”后,火熱“霸屏”。它就是藍圓鰺。咋一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但是一說起它的俗稱“巴浪魚”,仿佛那鮮美的滋味就在嘴里過了一遍。隨著巴浪魚走上養殖路線,其肉質鮮嫩,深受消費者喜愛,身價翻了好幾番。
肥美的養殖巴浪魚。(陳曦攝)
在東山縣銅陵鎮豐匯水產藍圓鰺優新品種推廣示范基地,蔚藍的海面,一個接一個的養殖網箱,頗為壯觀。漳州市豐匯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進東把調配好的飼料撒向網袋內,立刻聚集了大量巴浪魚,不一會兒就搶食一空。
“巴浪魚運動量大,進食量也大。但是吃多了容易引起腸胃病致死,因此每個月都要投喂益生菌調理腸胃。”林進東說道。
說起巴浪魚養殖,林進東說,原先他養殖籃子魚,在一次放苗中巴浪魚苗也“溜進”了網箱中。待到捕撈季節,他驚喜地發現,相較于野生巴浪魚,養殖的巴浪魚口感肥得冒油,肉質飽滿鮮嫩,看到商機,于是他決定開始養殖巴浪魚。
從2020年開始嘗試,經過不斷地摸索學習,從營養搭配到水質水溫,深海網箱養殖……林進東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養殖“秘籍”。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藍圓鰺養殖企業,共有9個養殖漁排、網箱3000余口,養殖海域面積上百畝。
“每年的八九月份,這些魚最難照顧,水溫達到27到30攝氏度,而巴浪魚本身是深海魚,最怕水溫太高,吃得多容易導致魚的呼吸系統負重,所以在吃食上,就要減少投喂。”林進東說。
林進東養殖的巴浪魚。(陳曦攝)
巴浪魚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譽為海里“行走的氨基酸”。養殖的巴浪魚生長周期為八到十個月,其肉質也更為鮮嫩,價格平均一斤能達到50元左右。目前,近45萬斤巴浪魚陸續上市,預計產值2000多萬元,主要銷往福建、廣東、浙江等地。
目前,漳州市豐匯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也致力于人工育苗的開發研究,同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主導,實現巴浪魚產業可持續發展。公司定期委托東山海關檢測部門開展水體檢測、產品檢測,嚴把質量關,逐步打造了較好的口碑,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從捕魚到“牧魚”,從淺海到深海,傳統流動漁民轉型就業有了新方式。公司采取“基地+大戶”的模式,無償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管理,促進了養殖戶的科學養殖,在實現公司跟養殖戶共贏的同時,把巴浪魚養殖打造成東山漁業產業一張亮麗的名片。
養殖戶林孝看到了巴浪魚近兩年的“錢”景,也在今年開始養殖巴浪魚。“我們都是在豐匯進的苗和飼料,平時都會來找他們咨詢。這次出成品,在經過檢驗后,他們也會回收,解決了我們后顧之憂。”
目前東山縣的巴浪魚養殖從業人員有2000余人,年產量可達1600萬斤。
“下階段,我們將為企業與科研院所牽線搭橋,幫助企業突破魚苗人工繁育關鍵技術,以豐匯水產為示范基地,扎實做好種苗繁育、規模養殖,加快優新品種推廣,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東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蔡燕忠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