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河北的海參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唐山和秦皇島等地。從2016年探索大規格海參苗在育苗室暫養成參開始,至今河北的成參工廠化養殖模式已發展了接近20年時間。為了解近年河北的海參養殖情況,近日水產前沿采訪了漁美康集團北方區總經理張東杰先生,請他談談河北海參養殖的概況及未來趨勢。
漁美康集團北方區總經理 張東杰
►►►
養殖面積與產量
記者:可以介紹一下河北的海參養殖概況嗎?
張東杰:目前河北的海參養殖模式主要以工廠化養殖和池塘養殖為主,其中工廠化的養殖面積約500萬平方米,年產優質海參苗種0.5-1.5億斤;而池塘養殖面積為80萬-100萬畝,年產大規格成品參1千萬-2千萬斤。
►►►
病害頻發,參苗價格低廉
記者:近幾年河北地區的海參養殖業正面臨哪些問題?
張東杰:我認為河北海參養殖業有五個問題是較為嚴峻的:
1.疾病頻發且多樣化,育苗期的爛邊病、爛胃病以及稚參期和養成期的腐皮綜合征等成為海參育苗和養殖過程中的重大疾病,波及范圍廣、海參死亡率高,每年因病害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億~30億元,這會直接影響海參產業的增產增收及健康發展。
2.參苗價格低廉,目前參苗的選育方式多為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與其他產業相比,海參種業長期落后于養殖業的發展。由于欠缺良種的“育、繁、推”一體化能力,導致參苗價格一直處于低廉狀態。
3.銷售困難,前幾年受疫情影響,河北的優質海參銷路阻塞,加工廠收參積極性不高,導致養殖戶壓塘嚴重。但隨著政策放開,各種銷售渠道不斷拓寬,我相信很快會解決這個難題。
4.養殖成本高,海參養殖過程中的生長周期長、病害頻發等問題增加了生產成本和養殖風險。
5.養殖環境變差,近年來,受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影響,海參養殖多次遭受高溫、冰災和臺風的打擊,并且大量降雨導致冬季外海水質不佳,育苗室內水質也非常不穩定。有研究表明,未來幾年地球將持續升溫,夏季極端高溫已成為常態,養殖戶要做好抵御此等惡劣環境的準備工作。
►►►
控制成本和綠色生產是趨勢
記者:和往年相比,現在的海參養殖有哪些變化?以后會往什么方向發展?
張東杰:相比于傳統的養殖方式,現在河北的工廠化養殖增加了成參快養模式;而池塘養殖增加了保苗模式。此外,近幾年河北還試行了外海網箱成參養殖模式,從數據來看效益還是較為可觀的。
我認為以后海參養殖業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控制成本。飼料和人工在海參養殖成本中占了大頭,如何把控這兩個方面實現降本增效將是未來的重要課題。二是緊跟環保政策,綠色生產。在養殖的過程中,讓海參在最接近自然的環境下生長,不進行過多干預,這樣能有效降低發病率,提高養成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