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1月10日,走進十一團七連的阿拉爾市澤泓水產養殖基地,張正軍正忙著給魚苗喂食,查看魚苗生長情況。
張正軍是阿拉爾市澤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出生在江蘇鹽城,家族世代發展漁業,從小就開接觸漁業的他,也一直從事并關注著漁業的發展。
“我以前把魚從內地運過來,成本很高,也不新鮮了。我就想著來新疆建水產養殖場,一方面克服了運輸的問題,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保證了魚的新鮮,銷路也好。”阿拉爾市澤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軍說到。
看好新疆發展水產養殖成本低,利潤大,市場前景好的他,經過1年多的考察,選擇在十一團扎根創業,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2020年,張正軍投資600萬元,建成占地2800平方米的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24個恒溫培育倉。2021年5月,張正軍開啟了他的新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之路。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第一個是節約水,第二個是全智能化電腦操作,在水溫條件20℃以上,每天就喂三次飼料,一個人一年能養80噸到100噸的魚。”阿拉爾市澤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軍說。
張正軍接觸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已有5年之久,經過前期一個月的水質和溫度實驗后,便引進了俄羅斯草魚、淡水石斑、脆肉羅非、丁桂魚、胭脂魚、塘角魚等10余個魚種,共計20余萬尾。張正軍采取定時、定量、定點的喂養,喂養的飼料都采用中藥材熬制而成,目前各類魚苗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魚苗經過5個月左右的生長,即可在春節趕上上市。
“一條魚大概能長到450-550克之間,一條賣20到25塊錢,一年下來凈利潤可達500萬左右。”阿拉爾市澤泓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軍笑著說到。
下一步張正軍打算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再擴建500畝土地作為新的養殖場,帶動更多的職工群眾增收致富。
“我們將以工廠化循環水產養殖為示范點,引導更多職工參與到水產養殖中來,從而能夠帶動我團職工共同增收致富,也填補了我團漁業養殖的空白。”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陳許勝說。
據了解,十一團將聚集鄉村振興,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職工”的發展模式,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補齊漁業發展短板,助力職工增收,團場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