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專家在2023湖北水產新品種推介活動上介紹“武農1號”鱖魚
正值武漢“三夏”生產忙碌收獲時節,全市種業創新也接連傳來好消息。在近日舉行的全省農業科技“五五”工程現場上,武漢多個蓮藕新品種獲重點推廣;而由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選育出的翹嘴鱖“武農1號”新品種,通過國家原良種委員會審定,成為武漢市選育的首個國審鱖魚新品種,頻頻亮相水產新品種推薦會進行推廣。
這些新品種研發背后有什么樣的故事,如何推動產學研產業全鏈發展,老百姓對餐桌上的新美味反響如何,長江日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5月30日,湖北省農業科技“五五”工程現場推進會在武漢市江夏區舉行。來自全省11個市州的農科院、深度合作企業、專家代表參會。
“五五”工程是“十四五”期間,我省農業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即“十四五”期間,突破50項關鍵核心技術,集成示范500項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推廣50項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50個農業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發展壯大5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江夏區金水街道武當村蓮藕種植與加工基地、梁子湖水產集團小龍蝦鱖魚生態輪養基地,都是全省“五五”工程科技示范點。
探索“小龍蝦+鱖魚”新模式
畝經濟效益6000—8000元
5月30日,江夏區梁子湖水產集團有限公司的精養魚池旁,小龍蝦的地籠正在起網打撈中。
武漢市農科院水產所高級工程師李波介紹,這個示范基地面積3000畝,正探索“池塘小龍蝦—鱖魚生態輪養”的新模式。
李波介紹,小龍蝦、鱖魚生態輪養模式是武漢市農科院水產所與江夏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共同探索出的養殖新模式,是指在同一池塘中將小龍蝦養殖與鱖魚養殖進行錯季養殖。1—6月養殖一季小龍蝦(50天),7—12月養殖一季鱖魚(100天)。一畝塘可產“七錢”以上小龍蝦200斤,產鱖魚200斤。
“通過生態輪養,既可以壯大小龍蝦的個體體格,實現錯峰上市,還能夠有效降低鱖魚養殖密度,增加單位養殖效益,提高鱖魚產量和質量。”
李波介紹,養殖戶每畝生產投入3000—3500元,可產出七錢以上大蝦100余斤,產出鱖魚200余斤,大規格鳙魚200余斤及雜魚,平均每畝經濟效益可達6000—8000元。
據悉,目前這種輪養模式在江夏區、東西湖區、蔡甸區示范推廣,養殖面積達到萬畝以上。生態養殖新模式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抵抗力強 孵化率高 體形優美 含肉率高
“武農1號”鱖魚“撒歡”長江流域
近幾年,在種業振興、科技驅動和市場牽引下,湖北省鱖魚產業加快發展,全省鱖魚產量約7.5萬噸,躍居全國第二位,全省鱖魚苗需求量為1.5億尾,發展潛力巨大。
由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歷經30年、兩代專家培育的“武農1號”翹嘴鱖,在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推廣應用,展現出了良好的市場前景。
安徽東至縣潤友鱖魚養殖合作社是“武農1號”示范養殖單位之一。5—7月,正是長江流域鱖魚的繁殖季節,合作社里一片忙碌景象。
社長凌友平告訴記者,合作社有社員100人,2019年只有自己試養“武農1號”,由于新品種生長快、利潤高,養殖效益明顯高于本地鱖魚,2020年一下子吸引20多名社員加入養殖行列。目前,半數社員都在養殖“武農1號”,養殖成活率達71.2%以上,比本地鱖魚生長速度提高26%,每畝產量462公斤,社員畝平增收20%以上。
“武農1號”成為國審鱖魚新品種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朝詩人張志和的詩句,讓鱖魚的美名享譽大江南北。
5月29日,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所相關負責人魏輝杰,向記者講述了“武農1號”鱖魚的故事。
2022年7月9日,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通過傳統育種和現代分子技術輔助育種等手段,選育出的新品種——翹嘴鱖“武農1號”,通過國家原良種委員會的審定,成為武漢市選育的首個國審鱖魚新品種。
“海中梭,江中鰣,河中鱖”。鱖魚不僅肉質細嫩鮮美,無肌間刺,口感獨特,而且富含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是老幼皆宜的高檔水產品。
作為湖北省水產養殖業特色優勢品種,上世紀90年代初,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率先攻克鱖魚小規格苗種“寸片”的繁養技術并形成批量生產,此后,該所對鱖魚的人工養殖及育種展開持續研究。
2008年至2009年,該所專家對湖北、廣東、湖南、黑龍江不同地域野生鱖魚群體進行了生長特性和遺傳多樣性評估,并在2010年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組建項目組,從湖北嘉魚長江白沙洲段收集到2公斤以上優良野生鱖魚200尾,經過種質鑒別和連續4代群體選育,獲得雌核發育鱖群體和“偽雄魚”群體,2018年成功實現翹嘴鱖“武農1號”的交配制種。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組自主開發的2個可以快速、準確鑒定雌性和雄性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對苗種性別鑒定的準確性達到100%。
畝平均養殖利潤超1.1萬元
2019年至2022年,項目組在全國鱖魚主養區進行了為期4年的養殖中試對比試驗,示范總面積2061.5畝。試驗顯示,在同一養殖條件下,“武農1號”翹嘴鱖養殖成活率高于本地普通鱖魚,生長速度提高23.81%—73.57%,上市期縮短30天以上,可實現畝平均利潤1.1萬元以上,養殖綜合效益明顯高于本地普通鱖。
高效增收吸引農戶爭相養殖,專家介紹,“武農1號”翹嘴鱖不僅具有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利潤高等優勢,而且食性好,餌料魚配套更加統一簡單。長江流域5月中旬至7月初為鱖魚的繁殖季節,“武農1號”雌魚懷卵量達5萬—10萬粒,可多次產卵,對寄生蟲、多種致病菌的抵抗力均優于普通鱖,上市的商品鱖魚規格整齊、體形優美、含肉率高,深受消費者歡迎。
江西省南城縣華洋水產養殖公司是最早引種“武農1號”的企業之一,公司負責人介紹,“武農1號”經過120天的養殖期,成活率達78.5%,比本地鱖生長速度提高73%,平均養殖規格達724克/條,畝產量568公斤,高峰期每畝利潤近3萬元。
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所相關負責人魏輝杰表示,目前水產所具備了每年向市場提供“武農1號”雌性親本5000尾、1.5cm以上規格苗種1000萬尾的供應能力。
據悉,作為全市種業新成果代表性品種,“武農1號”鱖魚今年來頻頻亮相各大水產新品種推薦會,向全國更大范圍進行推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圖片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