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江蘇的水產料市場在規模和體量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領先性,是各大水產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2022年6月,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1313)鄭石軒董事長一行在對江蘇的小棚蝦進行走訪考察后,敲定江蘇粵海要把小棚蝦料作為第一戰略品種的發展新定位。經過一年時間,水產前沿再次采訪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志勇,了解江蘇粵海的變化和成績。
“我們主攻的就是小棚蝦市場,通過產品的質量領先,以用戶為中心,服務養殖,為養殖創造更好的價值!秉S志勇說道,“在剖析市場需求的底層邏輯,以及營銷策略的背后內在含義,我們重新定位江蘇粵海,今年養殖戶對粵海有了更加全面的認知!
黃志勇 江蘇粵海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以質量領先為標準,快速建立市場口碑
記者:江蘇粵海重新定位,鄭董事長擔任技術總監,這些變革帶來哪些成果?
黃志勇:江蘇粵海原來是以普水料、特水料全面開花的一個定位去做市場。但是隨著江蘇的養殖變化,小棚蝦逐步成為更主流的發展模式,普水養殖的規?s小,我們意識到全面開花已經不適合在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所以去年我們重新定位了江蘇粵海,要把小棚蝦料作為第一戰略品種發展。
鄭董事長任江蘇粵海飼料技術總監帶來巨大的影響,首先是對飼料質量的嚴格把控。江蘇粵海的產品要與主流對手進行對標,不僅要對標,而且更要達成質量領先的標準。也就是,好不好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是要基于市場以及養殖戶們的反饋。市場和養殖戶說我們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我們就改,進行全面的、無條件的對標下去。
同時在人員調整上,鄭董事長親自帶領博士團隊進行產品技術研發,鄭董事長每月對現有產品進行梳理以及定位,主要是對產品在市場上的效果表現進行一個反饋,并結合江蘇粵海今年的質量體系評估,然后根據需求來制定技術方案,形成一套合理的市場反饋調整體系,做到有問題及時反饋,有問題及時調整。
蝦特料是粵海非常擅長的領域,有20多年的技術沉淀和創新底蘊。目前粵海產品在江蘇市場的口碑已經初步建立,產品快速增長給了團隊很大的信心和動力。
行情低迷,企業更要做好支持者
記者:今年上半年小棚蝦養殖成績已出,您了解的江蘇養殖情況是怎樣的?
黃志勇:今年上半年江蘇的小棚蝦養殖情況并不是十分樂觀,按照目前的宣傳數據以及一線的反饋情況來看,棚產普遍維持在1500斤左右,當然也不乏養殖高手,可以去到2000斤的棚產。
我們具體分析了今年行情不樂觀的原因:1.今年屬于閏二月年份,氣候環境等條件不是十分適宜養殖。2.種苗質量魚龍混雜,參差不齊,沒有發揮江蘇所擁有的養殖優勢。3.市場“失血”嚴重,許多有經驗的小棚養殖戶轉到山東或者兩廣地區發展,而新晉養殖戶的技術得不到引領和匹配,導致整體有下滑的趨勢。
行情的低迷是每個水產養殖品種都會經歷的階段,我們水產企業要更堅定做行業的支持者,不斷調整戰略,通過更好的產品表達,尋求養殖戶與水產企業間的權益平衡點。
記者:小棚蝦的養殖成本和利潤矛盾越來越大,造成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突破困境?
黃志勇:我們分析了養殖成本和利潤矛盾背后存在的邏輯,在兩種關系主要依靠的是養殖戶的期望值來維系。當利潤達不到合理的期望值時,養殖戶就會深究養殖成本的關系,會討論飼料的餌料系數、動保的投入等哪些方面存在偏差。
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把問題點投入到養殖規劃當中,根據自身的條件去規劃養殖整個流程。我們總結了目前市場主流的兩種養蝦模式:高產模式和快銷模式,如果自身養殖條件好,就走高產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條件不好,就要走快蝦模式,短平快,搏極致的低成本風險?偟膩碚f,養殖期望是矛盾的關鍵所在,合適且合理的接受度就是破局的點睛之筆。
舉個例子,如東養殖戶陳老板 88 張棚,她的養殖場基礎條件較好(棚長25米左右),我們推薦她在春季走快蝦模式,即適當縮短養殖周期,早出蝦賣高價。今年她在 1 月 25 號就放苗,5月初出蝦,最高棚產 1350 斤,單棚平均凈利潤 1.1 萬元, 所以她整體養殖的效益明顯高于同行!在養殖過程中,陳老板選用了適合小棚模式的快大品系蝦苗,前期用粵海蝦寶貝增強蝦體質,全程使用豐蝦一號高檔蝦料。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規劃一種適合養殖戶自身條件的生產模式,配合種苗、動保、蝦料的綜合作用,把養殖效益給提上去。
小棚蝦模式
用產品力撕開市場的缺口
記者:在一線走訪中,很多養殖戶對粵海非常認可,今年整體成績怎么樣?
黃志勇:單論小棚蝦的飼料噸數,今年江蘇粵海相比去年應該會有2-3倍的增長,這主要得益于戰略方向的改變。江蘇粵海由剛開始的全系列水產料轉變為主攻蝦料,這其實是在尋求高質量發展,做一個減法配套,收縮市場品種,對目標做聚焦再聚焦,當配套流程越簡單的時候,損耗就會下降,產能效率隨之就會提高,以此做出的相關產品,它的標準更加清晰、更具有行業競爭力。
記者:您認為獲得較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黃志勇:原來小棚蝦在如東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行業已經遇到了一些瓶頸,自由市場的自然增長已經非常微弱,競爭也非常激烈,企業很難找到快速增長的動力。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園區化管理”的創新,使得整個小棚蝦產業進一步的擴大、蔓延。
園區操作的模式是從東臺弶港開始的一種新的經營模式,它帶動了整個小棚蝦行業進入一種新的發展,并且是快速的、有秩序的。直到現在小棚蝦在兩廣、山東都是以園區式的發展,所以這未來一定是一個方向。且江蘇粵海就在東臺,周邊半小時車程的范圍里至少有4萬張小棚,這是我們找到的第一個撕開市場的缺口。
雖然粵海在小棚蝦市場起步較慢,但是我們通過打造產品力,圍繞小棚蝦園區進行切入,通過園區內產品的差異性對比,更容易展示江蘇粵海的產品力,并以此擴大江蘇粵海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增加目前我們的客戶群體最有效的方式,也為后續全面打開自由市場做鋪墊。
其次是增強與客戶的黏性。從鄭董事長到產品研發、銷售經理、技術服務,粵海團隊長期扎根一線,一方面是了解市場動態調整產品,另一方面就是保證在被養殖戶需要的時候,粵海人能第一時間了解需求、解決問題。包括7月中旬,我們還會在如東、弶港開展兩場增強粵海與一線認識、了解的產業交流會,爭取把更科學的理念,更先進的技術,更優質的產品推送到養殖端,也歡迎廣大養殖戶到會一起交流!
江蘇仍然是小棚蝦發展的潛力市場
記者:相對兩廣或者是山東來說,你是否更看好江蘇小棚蝦的發展?
黃志勇:從養殖的角度出發我是更看好江蘇小棚的發展,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從養殖出發,到企業的發展環境,再到未來全球的發展格局,涉及到未來的整個糧食產業的擔憂,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國外的進口冰蝦沖擊到國內活蝦的銷售,造成消費市場的擴寬,影響到市場的供需轉變,蝦價也會一定程度的下降,養殖戶也需要賺錢,那么后面比拼的一定是產量,而在產量方面,江蘇具有很大的話語權。
另一個方面便是江蘇的資源和地理優勢。水體是決定一個養殖區域好壞表現的主要因素,而江蘇是擁有全國最好的灘涂,最好的灘涂背后帶的是最好的地下水資源,這是江蘇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高產方向的未來趨勢下,水源的良好與充足是硬性條件,也是高成功率的一個保障。此外,江蘇相對華南少暴雨、少臺風,相對山東氣溫也有優勢,養殖規劃可調整的空間要大,一年四季可出蝦,只要避開集中上市,隨著小棚租金自然回調,江蘇的優勢會重新顯現。
成片式、園區化發展的小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企業經營領航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