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失敗
1980年7月,孫丕卿高中畢業后走進了鎮辦企業—————山東省蓬萊馬格莊海珍品育苗廠,從此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1992年,改革春風吹遍城鄉大地,這也激發了孫丕卿創業的激情。她毅然辭去了馬格莊鎮海珍品育苗廠的工作,離開家鄉承包了一個瀕臨倒閉的育苗廠,工廠運轉起來需要資金50多萬元,她就找朋友借,問親戚要。
由于缺乏育苗技術和管理經驗,第一次育苗失敗了,50多萬元投資打了水漂。親朋好友勸她就此收手,可是不服輸的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總結經驗,籌集資金對育苗發起“第二次沖鋒”。
第二次創業之初,有一次急需電費5000多元,可她手頭沒有這么多錢,只好回家和父母商議,當時到娘家的車票是4元錢,可孫丕卿從抽屜里只找到了3元錢。父母望著精疲力盡的女兒心疼地說:“放棄吧,欠的債大家還,男人都干不好的工作,你一個女孩子家硬拼什么?”倔強的孫丕卿沒有聽從父母的勸阻,又去籌款交上了電費。
科研攻關
為了攻破育苗技術難關,孫丕卿努力抓住每一次學習機會。1993年,中國黃海水產研究所下鄉進行技術指導,她抓住這個機會,向育苗專家請教。
為了盡快掌握技術,她常常連續幾天呆在觀察室里,由于工作時間太長,看顯微鏡時全是重影,她就趴在桌子上歇一會。功夫不負有心人,孫丕卿的科技成果最終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單位水體出苗量創國內海珍品育苗最高記錄,海參育苗工藝在全國推廣應用。
經過幾年的探索發展,孫丕卿積累了豐富的育苗經驗,她決定回到家鄉興辦育苗廠。2001年1月,蓬萊市興東水產苗種培育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擁有職工100多名,其中招聘了38名下崗女工,水產苗種銷往朝鮮、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利潤300多萬元。
回報社會
商界歷來有“同行是冤家”之說,但是孫丕卿卻認為“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03年,劉溝鎮解宋營朱家莊育苗廠由于不精通技術,連續幾年虧損,負債累累,瀕臨倒閉。一次偶然的機會,孫丕卿了解到這個情況后,主動聯系該廠負責人,從資金、技術上全力扶持。在孫丕卿的大力幫助下,該育苗廠扭虧為盈,當年盈利30多萬元,逐步由一個小型企業擴大到一個擁有固定資產150多萬元的中型企業。
孫丕卿的創業思路產生了良好的規模效益。到目前為止,經過她親手扶持的育苗廠已有20多家,初步統計,幫助1000多人實現就業。經過十幾年的辛勤耕耘,孫丕卿的企業越做越大,2007年,她又投資1000萬元在朝鮮發展水產苗種及養殖。
經濟條件好轉以后,孫丕卿沒有獨享勝利果實。村里修路她捐款10萬元,老人節、兒童節她免費發放福利,學校建校舍她無償提供資金……掛在孫丕卿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不圖名,不圖利,父老鄉親的良好口碑就是我最大的滿足。”
南方漁網編輯:吳佩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