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條價值二三元的丁香魚,經切塊精加工后,價值20多元,賣出了10條魚的價錢。筆者近日在浙江省洞頭縣某水產公司領略到精深加工的魅力。以35家水產加工企業為龍頭,洞頭縣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水產加工體系,拉長了漁業產業鏈,為全縣漁農民帶來了4000多個“新飯碗”。
洞頭年產水產品10多萬噸,資源優勢十分明顯。該縣啟動建設了2000多畝的水產品貿易加工綜合園區,目前已有13家企業入駐,廠房、生產設備、工藝流程、質量檢測等均按照歐盟注冊出品企業標準或更高標準設置,讓洞頭水產品成功“破壁”,進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洞頭縣已形成以羊棲菜為主、其他水產品為輔的出口格局。全縣從事該行業的勞動力達3000多人;鹽水蝦、切凍蟹、丁香魚等出口產值約876萬元,產品遠銷美國、韓國、日本,這些產品有效地將中低層魚類加工成精美食品,既解決了魚產量過剩問題,又增加了就業機會。
水產加工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各展所長,還帶動了養殖漁農民的增收。另外,漁民開始進軍收購魚雜,利用生物技術將其加工成魚精,使之身價陡增了五六倍,最高時每公斤賣到85元,相當于平時市場上螃蟹的價格。受惠于此,原屬廢棄物的魚雜,兩年前的市場價還只有每公斤幾毛錢,現在漲到每公斤兩元多。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