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預防“顫抖病”應從清除病源,營造良好的養殖生態條件著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閑季節進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別為每畝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曬池2~3個月,以求消滅病原。
2、放種時選擇硬殼體健、活力好的蟹種,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軟殼、活力差的帶病蟹種。蟹種下塘時最好逐只檢查,剔除病蟹。
3、保護、種植水草:在保護好現有優質水草的同時,清除聚草、輪生雜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種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優質水草,并采取蟹種中間培育、推遲放種時間、降低放養密度等措施,創造水草快速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有條件的地方,要象養魚那樣撈草喂蟹。
4、移植螺獅:螺獅能凈化蟹池底質,防止病原滋生,還是河蟹喜食的活餌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覓食中等規格的活螺獅。目前,養蟹池普遍缺乏螺獅,必須人工移植。螺獅的放養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畝放500~600kg,并適當投喂麥麩等飼料,促使其正常生長和繁殖,在養殖中后期要經常檢查螺獅存量,發現不足要及時補充,保持蟹池的螺獅存量不低于每畝100kg。
5、加強飼養管理:需做好水質調控和飼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換水、多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飼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爛變質飼料,準確把握投飼量,以吃飽吃盡為原則。
6、實施綜合養殖:“顫抖病”發病嚴重的塘口以及由精養魚池改為養蟹的塘口,在水草資源未豐富充足前不宜進行河蟹精養,這類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種草等工作的基礎上,實施河蟹、青蝦混養。畝放蟹種15O只左右,青蝦苗1.5萬尾,把提高成活率,養大蟹作為主攻方向,力爭畝產成蟹10~15kg,青蝦20~25kg。這種半精養的綜合養殖方式可以促進蟹池生態條件的改善,具有投資小、病害少、效益穩定的優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