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細基江蘺繁枝變種(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liui)俗稱細江蘺,隸屬于紅藻門、真紅藻綱、杉藻目、江蘺科、江蘺屬,為熱帶性海藻,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海南島,亦是海南省海藻栽培的重要品種。細江蘺不僅生長快,產量高,發展潛力大,而且制取的瓊膠被廣泛用于食品工業和醫藥衛生,經濟價值極為顯著。我們于2002年--2003年在海南省興發養殖場進行了細江蘺的栽培試驗,并獲得初步成果。
一、材料與方法
1.養殖池塘面積為0.4ha,池深1.0m,底質為砂泥底,池底平坦。池塘兩端分別設有進、排水閘,有海、淡水水源。
2.投放種苗之前,將池塘雜草清除干凈,再施用生石灰300kg清塘;池塘注水后施肥,有機肥主要是豬、雞、鴨等的糞便,無機肥為尿素和碳酸氫銨等;然后投放細江蘺種苗1200kg,放養密度為3000kg/ha。撒苗前,應調節海水比重為1.004--1.012,水溫14℃--23℃,pH值6.9--7.7,溶解氧4mg/L--13mg/L,透明度50cm--70cm,水位0.5m--0.8m。撒苗操作要均勻,使其在池底鋪成薄薄一層。
3.日常管理中,包括施肥、換水、清除雜藻(草)及每日測量水溫、海水比重、pH值、透明度、水位,不定期測定D.O、氨態氮、亞硝酸態氮和硝酸態氮,每隔10天進行一次細江蘺生長測定。一般每周施肥和換水1次--2次,細江蘺栽培水質情況同上。
二、試驗結果
養殖時間從2002年8月5日投苗至2003年3月27日全部收獲,其間共進行6次收獲,共收獲細江蘺8280kg,產值7.9萬元。
三、分析與討論
1.海南島有很多半咸水的低位池塘,如能充分利用栽培細江蘺,可單養或與魚蝦輪養、混養,既可減少目前大量養殖蝦類發生的病害,又可發揮池塘的潛在生產力。
2.在栽培細江蘺的整個生產過程中,尤其應注重水質的調控,包括海水的比重、透明度和水位等,根據我們對細江蘺栽培情況的觀察,最適細江蘺生長的水環境條件是海水溫度16℃--21℃,比重1.007--1.001,pH值7.0--7.6,透明度50cm--60cm,水位0.7m--0.8m。
3.細江蘺的生長與季節有關,因此,應選擇在最適宜的季節(8月--12月和翌年1月--3月)進行細江蘺栽培,細江蘺不僅生長快,而且產量高。
4.在紅樹林海區挖塘栽培細江蘺,水質容易發酸,pH值下降,勢必對細江蘺的生長帶來影響。我們的做法是在投放細江蘺種苗之前施用生石灰進行改良土壤底質,且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5.細江蘺栽培要達到高產,水體中營養鹽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施足基肥和適當追肥也是必不可少的。細江蘺栽培的水質較肥,有利于細江蘺的快速生長,保持水質交換良好,對細江蘺的生長亦有促進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