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青苔亦稱青泥苔,是雙星藻、轉板藻、水棉等絲狀藻類的俗稱。池塘、網箱、魚、蝦、蟹及貝類體表有大量青苔生長時,會嚴重影響生長發育。
青苔,春季溫暖時開始繁殖生長,平期如毛發一樣附生池底。顏色深綠,當大雨過后,天氣晴好,水溫合適,青苔就大量繁殖,好似羅網懸張于水中。衰老時變成棉絮狀飄浮于水面,顏色呈黃綠色,乎感滑膩。
一、青苔發生的主要原因
1、蟹池冬季存有積水,開春沒有排干,未進行清池、消毒。
2、三四月份放養蝦、蟹苗前納水,沒能肥好池,致使水過清引起的。
二、青苔對蝦、蟹養殖的作用
1、青苔本身可以作為養殖對蝦、蟹的餌料,蝦蟹從小苗開始就喜歡攝食青苔。
2、青苔是一些如單齒蛤、蜾贏蜚等的良好棲息場所及載體,可以間接的為對蝦、蟹提供豐富的天然活體餌料。
3、青苔本身又為蝦、蟹提供匿身的場所,可防止敵害生物的侵襲,提高蝦、蟹苗養殖成活率。
三、青苔在蝦、蟹池內大量繁殖,其主要危害有:
1、嚴重消耗水體中的無機鹽類,使蝦、蟹池中正常的營養物質代謝遭到破壞,水質變得清瘦。蝦、蟹池混養的貝類以攝食底棲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水質清瘦,貝類無以為食,影響貝類的生長。
2、當青苔在蝦、蟹池大量繁殖,青苔會遍布全池,至衰老時絲體斷離池底,浮在水面,起水后的蝦、蟹一旦蹦到青苔上,由于青苔如棉絮狀,蝦、蟹無法掙扎出來,被藻絲纏住影響其覓食只能活活地干枯死掉。從而使蝦、蟹的生長受阻,成活率降低。青苔丈量繁殖蓋住泥涂,底部養殖的貝類會因此窒息而死,其它養殖的負、蝦、蟹等產品也會窒息而死。
3、隨著水溫、氣溫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被風吹到池角或沉底變黑,散發出一股惡臭味。其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提高了池中氨氮含量,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會造成養殖水產品中毒、缺氧死亡。
四、控制蝦、蟹池青苔生長的建議措施:
青苔產生后,采用一些藥物可以殺死青苔,但容易對其它養殖品種造成危害和產生副作用。我們在養殖前期及養殖過程中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能有效地控制了青苔在蝦、蟹池內的生長。
1、冬季養殖品種起捕完畢以后,排干池水注意不要積水進行擱池曝曬冰凍,并用生石灰按10-20kg/畝全池撒放。
2、蝦、蟹池底涂要做平整,不生泥塊,清除雜質、柴草,減少青苔附著生長的機會。
3、在蝦、蟹池進行養殖之前,提前半個月納水浸泡池塘并排放數次,再納足池水,用20ppm的茶籽餅進行清塘,殺滅有害的魚類雜質,且不排放。施下茶籽餅以后,池水透明度降低,并能使單胞藻類迅速繁殖,有肥水培養藻類的作用,可抑制青苔的長生萌發。一星期以后茶籽餅毒性即會消失。此后苗種的放養均可采用帶水投放的辦法,不使池水流失。在養殖前期可視水色變化情況,追加施肥或換水來調節池水,使池內藻類的繁殖達到一定密度。這樣既可使青苔不發生,又能促進魚、蝦、蟹、貝健康生長,效果十分理想。
4、采用人工撈除的辦法。兩人用竹竿夾著青苔卷起,可以把旺盛的青苔卷得比較光。也可用專門的苔耙和網撈或排干水均可進行撈除。
5、青苔大量死亡腐爛,對底質造成污染之后,應采用換水或用光合細菌。每15天-20天按每畝5公斤施用光合細菌,這樣當青苔腐敗后,由于光合細菌的作用,可防止青苔對對蝦、蟹及池底的污染及不良危害。
五、不同時期蝦、蟹池中出現青苔后的處理方法:
1.當蝦、蟹池未放蝦、蟹苗而出現大量青苔時,排干池水注意不要積水,進行擱池曝曬,并用生石灰按10-20kg/畝全池撒放,將青苔殺滅,然后納水肥池。
2.當蝦、蟹池已放養蝦、蟹苗而出現少量青苔—時,應盡可能地抬高池水水位,繁殖單胞藻,使池水肥起來,讓青苔繁殖不起來,抑制生長。
3.當蝦、蟹池己放養蝦、蟹苗,青苔在池中又大量繁殖時,可采用人工撈除的辦法。當撈除不干凈時應使用藥物清除:使用青苔清殺滅青苔,具有高效的殺滅青苔,絲狀藻類的功效:對魚蝦蟹貝類無毒副作用;能明顯改善水質。
用法與用量:每畝(水深1米),使用200g-250g化水均勻后全池潑灑(即每袋用2-2.5畝/1米水深)或按1:100比例拌土灑于青苔處,施用時將其與泥沙拌勻。
一般在使用殺青苔類的藥物時,應注意在晴天溶解氧較高時潑灑,并要及時換水,當青苔較多時應分批(2-3次)使用,以免造成缺氧死亡的現象,拌砂潑灑的效果比化水潑灑的效果明顯。使用時人應立于上風處盡量避免吸入。
4.青苔大量死亡腐爛,對底質造成污染之后,應采用換水或用光合細菌。每15天-20天按每畝5公斤施用光合細菌,這樣當青苔腐敗后,由于光合細菌的作用,可防止青苔對對蝦、蟹及池底的污染及不良危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