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河蟹養殖規模日益增大,病害也日趨增多,嚴重制約了河蟹養殖的效益及發展。為了有效控制蟹病的發生,應貫徹“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的方針,減少或避免疾病的蔓延,保證河蟹養殖的高產、穩產。
一、改善養殖環境
1.理化方法
(1)清除池塘過多淤泥,排干池水后對池底翻耕,曝日西。
(2)蟹苗放養前1個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全面消毒,徹底殺滅土壤中的病原體。
(3)定期加注新水或換水,保持水質清新。水位應控制“前期淺,中期深,后期穩”。
(4)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體的pH值及水中鈣離子濃度。
(5)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防止有毒物質超標。
2.生態方法
(1)蟹苗放養前,淺水種植伊樂藻、水花生等,種植后施有機肥,促進水草的生長。
(2)種草后,在池中投放一定數量的螺螄讓其自然繁殖,保持后期充足的活體餌料。
3.生物方法
(1)高溫季節經常性潑灑光合細菌,去除池底的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改良水質及底質。
(2)合理套養鰱、鳙、青蝦等,充分利用人工飼料及天然餌料,防止水質老化。
二、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抗病能力
1.合理的放養密度根據池塘條件、技術水平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密度過大,疾病傳播的機會就大,容易發生流行病。同時,高密度餌料量增多,排泄物、殘餌積累,易導致底質的污染及病原體的滋生。適宜的放養密度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使蟹體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的投餌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餌原則,還要根據蟹的生長情況、殘餌量、水環境、溫度及氣候的變化而改變,保證餌料的利用率,池中還須適量施肥,以繁殖天然餌料。人工飼料要選擇營養全面、不變質、水中穩定性好的適口飼料。
3.加強日常管理堅持1天至少3次巡塘,觀察河蟹的蛻殼、攝食、活動情況,觀察水質變化。如有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三、藥物預防,消滅病原體
1.苗種消毒苗種下池前對蟹苗進行全面鏡檢,針對不同的病原種類,選擇適當的藥物消毒處理。常采用10-2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30分鐘,或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浸泡10-15分鐘,或200克/立方米的聚維酮碘浸泡20-30分鐘等,浸泡時還要根據蟹苗的大小、氣候、溫度等靈活掌握時間及劑量。
2.水體消毒蟹病流行季節,定期消滅及控制水體、蟹體上的病原菌。一般用20-3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或0.3-0.5克/立方米的強氯精或0.3—0.5克/立方米的碘溶液全池潑灑。
3.鮮活餌料消毒河蟹養殖后期,養殖戶為了增加蟹的肥度,大量投喂鮮活餌料。投喂前應注意用清水沖掉組織液,再用藥物浸泡20分鐘。一般可選用300克/立方米的甲醛或1克/立方米的強氯精等。
4.藥餌蟹病流行季節前,掌握發病規律適時用藥物拌飼投喂并添加維生素C,增強蟹體的抗病能力。常用拌飼料的藥物有土霉素、氟哌酸、磺胺類藥物等,盡量多用中草藥。(摘自齊魯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