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石斑魚形態
淡水石斑魚是屬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魚類。魚苗階段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底棲動物以及有機碎屑。剛孵出的幼苗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小型輪蟲、小型枝角類幼體和橈足類等),繼而增食有機碎屑、人工配合飼料、水生植物碎片、水生昆蟲和搖蚊幼蟲等。人工配合飼料的粗蛋白含量為28%~32%。魚種培育階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為35%以上。成魚飼養階段,飼料的粗蛋白含量為32%。
淡水石斑魚原產于熱帶地區,故較能適應高溫環境,而不耐低溫,致死低溫為10℃,致死高溫為40℃。當水溫降至15℃時失去平衡。其適溫范圍在25~30℃。該魚越冬期間水溫要保持在19℃以上為好,溫度較低時,魚抵抗力弱,易受病害侵襲。
淡水石斑魚生長較快,一般飼養5個月左右,即可達到500g左右的商品規格,雌、雄魚生長有明顯的差異,雄魚的生長速度顯著大于雌魚。
淡水石斑魚一冬齡就可產卵。產卵前,會在池塘邊挖許多產卵魚巢。產卵繁殖一般在下午,雌雄魚在魚巢產卵受精,受精卵由雌魚孵育守衛。雄魚也協同護衛,但隨著胚胎發育的進展,守衛行為愈來愈弱。卵呈黃綠色,不透明,卵具粘性,分散排列在魚巢底或壁上,很少重疊。雌魚的產卵量在3000~4000粒。在水溫27~29℃時,受精卵48h孵出魚苗。每隔2~3d,把產卵池塘里的魚苗及時用花池網刮起,把魚放進水泥池、土池或池塘標粗,一般每畝放魚苗15萬尾,待魚苗長到3~5cm時刮起,放進大魚塘進行商品魚養殖。淡水石斑魚既能在池塘單養,又能在池塘與養殖魚類進行混養,也是網箱養魚的好品種,其養殖和管理方法參照羅非魚養殖的操作規程。
編輯:鄧潔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淡水品種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