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夏季池塘人工養殖的河蟹,由于水溫高、飼料投量大、剩料多等因素,水質極易惡化,常發生以下幾種病害:
一、爛肢病
此病由于放養過程中河蟹局部遭受機械損傷或敵害侵傷而使病菌感染所致,癥狀:腹部附肢腐爛、肛門水腫、攝食量下降或拒食,嚴重時因難以蛻殼而死。防治:用0.5-1ppm土霉素或呋喃西啉進行全池潑灑;全池潑灑生石灰,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每周撒1次,連用3周。
二、水霉病
此病因機械損傷或河蟹體表被破壞,使霉菌侵入所致。癥狀:河蟹體表及附肢出現灰白色棉毛狀菌絲、河蟹行動吊滯、食欲減退,常因無法蛻殼而死亡。防治:用0.25ppm的孔雀石綠(蟹魚混養池不能用)進行全池潑灑;或將病蟹用3%鹽水清洗5分鐘。
三、聚縮蟲病
河蟹放養密度大,池水有機質含量高、長期不換水易誘發該病的主要原因。癥狀:河蟹體殼污物較多,活動及攝食能力減弱,常在黎明前死亡。鏡檢可發現病蟹額部、步足、背殼及鰓等處布滿聚縮蟲。防治:病蟹用0.5-1ppm新潔爾滅液與5-10ppm的高猛酸鉀混合液浸洗5分鐘;用0.2-0.3ppm孔雀石綠沿池邊、水草等河蟹密集處潑灑,池中加注新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