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日前有媒體報道說:“記者從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根據檢測報告顯示,目前毛蚶的病毒陽性率高達20%至30%……”。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關注。當本報記者致電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時,該中心負責宣傳工作的黨委辦公室冷主任表示,疾控中心從未對外發布過毛蚶的病毒陽性率高達20%至30%的消息,目前毛蚶的病毒陽性率應為5%。
據記者了解,目前正是傳染性疾病流行時節,尤其是甲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高發時節,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食用毛蚶時要改變生食的習慣,必須加熱煮沸,以確保安全。
解放軍三○二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姜天俊介紹說,毛蚶、牡蠣、蛤蜊等生長在河口和海灣的泥沙中,以海水中浮游生物為生,由于它們棲息的近海水域常常受到沿海城市污水的污染,使海水中可能含有肝炎病人排泄的肝炎病毒。一只毛蚶每小時可過濾5升海水,通過濾食活動,海水中的肝炎病毒在貝體內濃縮儲積,當這些含有病毒的海鮮成批供應市場時,如果是生吃或半生吃,就易導致甲型肝炎。
2月22日,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水產品批發市場,在位于西四環中路的岳各莊批發市場水產大廳內,記者看到有不少商戶在銷售毛蚶,價格為每500克10元,購買的消費者不少。一位商戶告訴記者:“毛蚶每天都賣光,生吃毛蚶,味道很鮮美。”一位正在買毛蚶的中年男子則說:“要吃毛蚶的話就得生吃才有味道,毛蚶煮熟了就失去它的風味。”當記者提到生吃可能得甲肝時,該中年男子說:“毛蚶上市前應該做過檢測,不會有問題。”
據專家介紹,1988年,上海發生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就是由于吃了未經徹底加熱的不潔毛蚶而引起的。有關人員查閱了當年4300余份自來水廠出廠水檢驗資料后發現水質完全符合國家標準。調查人員同時對上萬居民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表明生食毛蚶者甲肝發病率遠高于不食毛蚶者。這些證據都說明了生吃毛蚶是引起當年甲肝大流行的根源。
1988年甲肝爆發后,上海有關部門隨即作出禁止在上海地區銷售毛蚶等生食水產品的決定。2002年4月1日,上海市政府再次發文,重申了“禁蚶令”的內容,并增加了港務部門對水路河道的監督檢查,防范碼頭運輸毛蚶、泥蚶等蚶類產品。2005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有關通告,明確指出毛蚶等7種產品在集貿市場禁止銷售。
雖然目前上海“禁蚶令”毫不松動,但是據上海媒體報道,泥蚶、毛蚶的銷售仍屢禁不止,而根據全國不少媒體的報道,毛蚶等蚶類水產品在全國其他不少地方也有銷售,其中很多地方并沒有實施水產品準入制度,加上人們生食毛蚶的習慣,由此帶來了很大的健康隱患。
姜天俊介紹,雖然近年來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但根據疾病的周期性流行規律,即每5年至7年會有一個高峰期,現在正是高峰期的范圍內,病毒性肝炎的發病與流行的危險依然存在。
姜天俊說,鑒于上海等地市場上銷售的毛蚶等水產品的病毒陽性率仍達5%,為安全起見,食用毛蚶還是要徹底加熱為妥。在食用這類食品前應反復在清水里浸泡洗透,并煮沸20—30分鐘后食用才是安全的。
有人認為,以前患過甲肝者,體內有甲肝抗體,再吃點毛蚶也無妨。對此,姜天俊表示,雖然患過甲肝的人體內確實會產生免疫力,但這種免疫力能夠持續多久,醫學研究還沒有明確的結果,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免疫力不是永久性的。他同時表示,毛蚶體內還可能含有戊肝病毒、沙門氏菌等,很多戊型肝炎病人也是因為進食這些生的水產品而得病的,因此不能生吃毛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