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區多雨,一下就是七八天。雨剛停,湖北省洪湖市六合水產公司董事長劉東洲就迫不及待地趕到蟹苗培育基地忙著賣蟹苗。
劉東洲:這些養殖戶今天是來購買的這是最后一批蟹苗。
記者:這次購賣了有多少?
劉東洲:這次購賣大概1000多斤。
記者:價格是按什么走的?
劉東洲:價格按均價,就是28元錢一斤走的。
這次賣苗非同一般。湖北省科技廳和洪湖市科技局聯合出資50多萬元,在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推廣苗種本地化大規格商品蟹養殖,所用的10000多斤蟹苗都是從這里買的。
劉東洲:我們跟他承諾的已經簽了協議,他對我們的要求是70%的成功,我們對我們自己的要求必須100%的成功,必須不讓有一戶虧本。
劉東洲憑什么能讓買他蟹苗的養殖戶只賺不賠呢?他做出這樣強硬的承諾,是被謠言逼的。劉東洲是洪湖市及周邊地區成功培育本地蟹苗的第一人,三年時間,他的蟹苗培育基地由1000畝發展到10000多畝,年創利潤1000多萬元。
就是這位被當地人稱為“蟹苗大王”的劉東洲,卻一度被謠言纏身。那么,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謠言呢?背后到底又發生了什么?
劉東洲原先在洪湖市供銷系統工作,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投資成立了一家農資公司,專門經營農資產品。
可是,令劉東洲費解的是,在江蘇、安徽等河蟹養殖比較有名的地方,河蟹配合飼料賣得很好,而洪湖市有這么多養殖河蟹的,卻很少有人愿意買。
劉東洲:都喜歡喂那個粗料,它不喜歡喂那種高檔的精飼料。最后就調查我們這個養殖戶,他主要的不用料的原因就是他賺不了錢。
河蟹賣不上高價,不敢增加養殖成本,所以當地養殖戶拒絕購買河蟹配合飼料。2005年春節剛過,劉東洲自己拿出4萬元錢,組織了40多個洪湖市的河蟹養殖戶,到江蘇取經。
劉東洲發現,當地是放養的本地蟹苗,成活率高,每平方米水面放養蟹苗不超過一只,河蟹都長到三兩以上,一斤賣幾十元錢。而洪湖養殖河蟹,都是從沿海地區購買種苗,外地蟹苗不適應本地環境,成活率很難把控,只有多放養。而密度過大,又不利生長,一些河蟹只長二兩左右,才賣十幾元錢甚至幾元錢一斤。
這件事卻讓劉東洲看到了一個新的商機,他要開發種苗基地,培育本地蟹苗。
劉東洲:我就測算了一下。大概河蟹養殖這個面積。洪湖就是30多萬畝,30多萬畝養我們的苗種每年就是300多萬斤,可想如果是這個苗種如果我們全部本地化的話,這每年有一個多億的利潤在里面。所以這個前景非常好。
2005年冬季,劉東洲投資300多萬元錢,租賃了1000畝湖區低洼地,挖出了16個50畝大小的蟹苗培育池塘,建起了本地蟹苗培育基地。
培育本地蟹苗,就是在5月份,把沿海地區繁育的大眼幼體蟹苗運回本地的水系中培育,一個月長成黃豆大小的豆蟹,再到11月份,就能長成扣子一樣大小的扣蟹。洪湖養殖戶長期都是購買扣蟹苗養殖。
早在幾年前,洪湖市和周邊地區,就有人嘗試培育本地蟹苗,但都沒有成功。通過調查,劉東洲發現,失敗的原因是購買的大眼幼體質量低,經長途運輸后,放到本地培育池里能活下來的很少。
2006年4月,劉東洲在江蘇沿海地區選定了一家較有實力的大眼幼體繁育基地,以很高的價格簽訂了供貨協議。
劉東洲:一般的平均價格是200元錢一斤,我們當時就是協議價是300元。第一年就是按300元錢一斤給他。
記者:你為什么給他這么高呢?
劉東洲:因為如果說你協議不簽300元錢一斤的話,它的質量沒有保證,沒有保證你運輸過來以后死掉不就全部完蛋了。
這期間,偶然認識的這個叫董祖良的人,讓劉東洲更是充滿信心。董祖良是上海人,多年在蘇州從事河蟹養殖和種苗培育,經驗很豐富。劉東洲聘請他做了基地的技術顧問。
水產技術員董祖良:我過來一看以后,那我跟劉總說。不要任何擔心,你只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我幫你搞。我而且住在這里,我長期住在這里,我幫你100%搞成功,但是你下面助手要配合我。
在董祖良的幫助下,劉東洲培育的本地蟹苗,當年就獲得成功,畝產達到了100多斤。像這樣翻草堆,是冬季捕苗的最好辦法,不會損傷蟹苗。
水產技術員劉云飛:它這個苗子冬天的時候,它就喜歡鉆這個草堆,草堆里的溫度相對來說比水里面要暖和一點。冬季之前把草堆布置下去,然后完了以后客戶需要苗種的時候,我們就通過抄網,然后把這個草堆翻起來。然后兩三天以后,它又有一部分苗子進到這個草堆。重復地翻。
別人多年都沒有做成的事,劉東洲第一年就做成了,這本應該是件值得高興的事,而他卻陷入了苦惱之中。2007年元月,當他向當地養殖戶推銷蟹苗的時候,很多人不愿接受。
湖北省洪湖市水產局局長曾令旗:我們地方過去說這個地方不能生產這個蟹苗,現在已經出現了蟹苗,人家還是有點懷疑的。
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水產服務中心技術員張敘友:因為長期拿外地苗。一個是習慣性問題,再一個本地苗怕這個技術不熟練,不過關苗的質量不好。都不敢用。
劉東洲提出,把蟹苗先賒給養殖戶,等賣了商品蟹再還錢。并對養殖過程進行跟蹤服務,如果成活率和產量不如外地苗,就分文不要。一些養殖戶開始嘗試養殖本地蟹苗。盡管養的人不是太多,但劉東洲很欣慰。緊接著,他又投資2000多萬元錢,把種苗基地擴大到10000多畝。
而就在這個時候,當地傳出了一種說法,這個傳言讓劉東洲陷入迷局。因為成本高,本地蟹苗每斤平均比外地貴10多元錢。而傳言說,為賺取差價,劉東洲都是從外地低價販買的劣質蟹苗,根本不是本地苗。
洪湖市新旗村養殖戶甘維勝:有的說他從外地進回來的苗,在這里倒賣的。
劉東洲非常氣憤,逢人就解釋。
劉東洲:把外地的苗拖進來倒這個塘子以后,倒10斤苗能夠起多少苗,他有沒有這個經驗,就把外地苗拖進來,10斤苗最多能起6斤苗,他還至少損失了2斤,他還有捕不到的,還有6斤苗,就是買的價格再低我買進來也不劃算。況且對我的名聲也損失了。
盡管反復解釋,仍不能消除大家的疑慮。本來買本地蟹苗的人就很少,這之后,連原先愿意買的人也不買了。劉東洲感到問題嚴重,那謠言從何而來呢?
洪湖市濱湖辦事處水產服務中心主任胡良成:那個苗頭為了控制客戶,他就說他把江蘇苗運下來,運下來了來糊弄老百姓,這都是外地的苗商在造他的謠,打壓,對他進行打壓。
此時,劉東洲意識到,一場蟹苗市場爭奪戰開始了,光解釋不行,要拿出應對手段。2008年元月,劉東洲做出一個大膽的承諾,養殖本地蟹苗包賺不虧。但前提是養殖戶要實行精養模式,一畝水面放養本地蟹苗不超過600只。盡管放養的少了,但本地蟹苗成活率高,投入成本低,河蟹長得大,賣價也高。為打消養殖戶們的顧慮,劉東洲又在培育池里,專門留出一部分蟹苗,跟養殖戶同步養殖。在養殖本的任何階段,如果死苗,都免費補給養殖戶同等規格的蟹苗,包他們賺錢。
劉東洲:這邊的這個9號至16號塘,總共是400畝田8口池,一口池是50畝田,每一口塘里面,留5000斤苗,這5000斤苗就是準備一起去陪養。陪養的主要意思就是說養殖戶缺苗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就不是苗了,已經變成成蟹了,說不定達到一兩多甚至有的二兩,那個時候也得運過去要補給老百姓。
即便養殖戶不用補苗,留下來的蟹苗養成后,也能當商品蟹賣掉。這個承諾,對養殖戶有很大誘惑,也消除了大家的顧慮。這個人叫王永堯,是洪湖市河蟹養殖大戶。2008年,他開始養殖本地蟹苗,可到了5月份,蟹苗突然大量死亡。
河蟹養殖戶王永堯:它就浮在水面上了,喂食就不吃食了,看不到有蟹吃食了。第一想到的我就說是這個苗子問題。
劉東洲:他就找我們,他說你這個苗不行,你趕快來給我們去看,當時我就跟那個老董趕去看,一看確實死亡比較厲害。
劉東洲和技術員董祖良趕到王永堯的養殖池,發現到處都是死的蟹苗。劉東洲發懵了,怎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劉東洲:我就跟老董,我說你趕快,這個是事實,這個肯定是我們苗種質量的問題,它為什么死亡這么大,趕快要找一下原因,結果老董就沿著這個池跟我觀察。他跟我講,他說劉總你不要急,這個苗子有問題,我說什么問題?他說你看這個苗子。
水產技術員董祖良:那么一看以后,它就明顯的顯示出來,這個苗不是我們本地的苗。它是外地的鹽度比較高的地區進來的。
仔細察看死亡蟹苗的顏色,技術員董祖良卻發現另有玄機。很快他就斷定,這些死掉的蟹苗,大部分是外地的。
水產技術員董祖良:你看我現在這個螃蟹苗,它全部是橙黃顏色的,你看到了嗎?它背面都是黃顏色的,那么它呢,這個就是正宗的我們當地生產的苗,跟本土顏色一樣的,那么你沿海呢,它有不同的鹽度。它這個泥漿水它糊不上去的。把它刮干凈,它的顏色必定是背上是青的,肚子是雪白雪白的,我們并不是說它苗種不好,就是它有區別。
養殖戶王永堯卻不承認進了外地蟹苗,后來,干活回家的妻子,最終說出了實情。
王永堯的妻子尤早安:他說我不該說的,他就這樣說我,我說咋不說呢,我說照直說給人聽嘛,你確確實實進了別人苗子的嘛。
河蟹養殖戶王永堯:它這個模式來講的話,就跟我們很有隔離,它放600只一畝,我們一般要放1500只一畝,就是說它這苗子太少了,心里不踏實,怕病,搞點外地苗在里邊。
本地蟹苗成活率高,再放進外地蟹苗,養殖密度過大,水質被破壞,造成蟹苗大量死亡。雖然王永堯違反了規定,但劉東洲還是免費補給他一萬多元錢的蟹苗。發生這樣事的,除了王永堯外,還有五六家養殖戶。劉東洲都給他們補了苗。這個時候的蟹苗已經長到一兩左右,價格也貴了很多,一共補的5000多斤苗,價值10多萬元錢。養殖戶挽回了損失,還賺了錢。
河蟹養殖戶王永堯:規格一般在我我喂十幾年當中最大的只長到二兩。我這個塘來講的話,去年的規格是一只3.7兩。
記者:真養到3.7兩了?
王永堯:真的,我賣的是55元錢一斤。
劉東洲:買我們蟹苗的養殖戶,我們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想辦法,讓老百姓成功,如果說不成功,這個對我們將來的市場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像今年我就沒有給他做工作,他自動就來了。
這起補苗風波,很快傳開。本地蟹苗成活率高,長得大等優勢體現出來。加之免費補苗,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了劉東洲的本地蟹苗。謠言也就不攻自破。
以河蟹養殖為支柱產業的洪湖市濱河辦事處,有7000多河蟹養殖戶。其中有2000多戶在2009年初,放養了劉東洲的本地蟹苗,這也促進了當地河蟹養殖邁上更高的臺階。
中共湖北省洪湖市濱湖辦事處黨委書記陳鋒:我們濱湖辦事處去年10月份被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評定為中國河蟹第一鄉。目前我們的河蟹總產量接近9000噸,幾乎要占我們全省的總產量的二十分之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