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05月13日新聞)鱸魚的味道鮮美,可錦州市民現在已很少能再吃到這種野生魚了。由于多種原因,遼東灣鱸魚苗在10多年中大幅減少,這引起了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昨天上午,在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孫家灣村,漁民老張指著眼前一望無際的大海說:“我打了半輩子的魚,10多年前二三十厘米的幼鱸魚在海里總能看到,漁船在入海口也經常能看到水里成群結隊的鱸魚苗。可這幾年,我們出海時已經看不到那么大的幼鱸魚了,就連小小的鱸魚苗也極少見到。”
該市漁政管理處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遼東灣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鱸魚產卵場及索餌場。黃海里的大鱸魚(親魚)每到產卵季節就會到這里來產卵,魚苗在遼東灣長大后再回到黃海。有時魚苗會到錦州市的入海口那里,因為岸邊有豐富的餌料。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該市的鱸魚苗資源是很豐富的。
分析鱸魚苗減少的原因,他說,一是黃海周圍的漁民大量捕撈親魚,造成親魚數量減少。同時遼東灣水質污染比較嚴重。再有一些南方養殖戶到這里收購魚苗,利益也促使一些漁民過度捕撈。近日國家下發相關文件要重點保護鱸魚,錦州市據此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讓大量鱸魚苗重回遼東灣。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