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漁業(y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有些新開挖的魚塘,施放綠肥漚不爛,塘水透明見底,養(yǎng)的魚長的慢而且瘦,有時還會死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魚塘水質酸性大而引起的。對這些酸性魚塘,要進行改造,才能奪取漁業(yè)豐收。
改造酸性魚地,要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是水源因素引起的酸性魚塘,將原來的水排干,重新灌入新鮮清潔的水即可。但是,由于土質因素的酸性魚塘,往往要采取如下幾種綜合處理的方法,才能收到好效果。
以水洗酸:以水洗酸就是將原有的塘水排下,在灌滿新鮮水,浸一段時間后再排出去,這樣反復換水二、三次,池塘水的pH值就可以從原來的3~5上升到7左右,水質便呈中性了。
以肥壓酸:經過以水洗酸的魚塘,如果酸堿度還不穩(wěn)定,則可采取以肥壓酸。以肥壓酸就是多施有機肥料,改良池塘底質,使塘底形成淤泥層,阻隔深層土中酸性物質的施放。有機肥料是最好的人畜禽糞便,這些肥料容易成糊狀,變成淤泥。一般來說,每畝池塘可一次性放入人畜禽類等有機肥料800~1000千克。當塘底被淤泥鋪滿之后,酸性物質就會被困在泥土里面,不容易溶解到水中了。
以堿和酸:就是往魚塘放入生石灰。氨水等堿性物質,使酸性水體得到中和。酸性魚塘放入生石灰和氨水后,不但能中和酸性,而且可起到消滅病原體的作用。因此,以堿和酸,可以結合清塘、防病和施肥來進行。如果在清塘時使用生石灰,每畝每次用量為140千克左右。在放養(yǎng)魚種之后,可每隔10~15天,每畝施生石灰10千克或氨水8千克。
科學放養(yǎng):治理酸性魚塘,只要我們掌握了科學方法,在養(yǎng)殖中勤檢查、多注意,不用花多少錢,就可以和收到很好的效果。經過改良治理的酸性魚塘,在放養(yǎng)魚種時,應先放養(yǎng)比較耐酸的羅非魚、銀鯽等魚類,搭配混養(yǎng)一些其他魚類。隨著水體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再正常混養(yǎng)多種魚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