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域占整個地球面積的70.6%。在遼闊的海洋里,生活著近2萬種魚類。海洋捕撈業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大量魚類和各種工業原料,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因此,不僅一些瀕臨海洋的國家致力于發展海洋捕撈業,甚至連一些內陸國家也涉足其中。中國海洋捕撈業非常發達,近年來每年的捕撈量在1500萬噸左右,其產值占中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54%。
遠古時代人們用叉子打魚,用手工拉網捕魚,勞動繁重,捕撈量很小。從17世紀開始,隨著造船業的發展,人們可以駕船出海捕魚,但由于機帆船船體小,漁具質量差,對魚群的預測主要靠經驗,因此捕撈量仍然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進入20世紀,隨著海洋科學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海洋捕撈出現了嶄新的局面。
廣泛采用聲、光捕魚技術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廣泛采用聲、光技術來發展海洋捕撈業。有的魚類對某種聲音的刺激反應非常靈敏,這就是魚類的趨音性。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事先錄制了某種魚類攝食的聲音和游泳的聲音,當在水域中播放時,那些同種魚類會逐漸游向聲源;當魚類聽到某些生硬的聲音如外敵的叫聲時會迅速向四處逃散。人們利用魚類的趨音性,在捕撈時向水域播放某種特定的聲音誘捕魚類。有的魚類在受到光的刺激時,會產生定向運動,這就是魚類的趨光性。目前,我國不少漁業單位就采用燈光作業的方式來捕撈鮐、沙丁魚、秋刀魚、魷魚等。
用探魚儀尋找魚群
探魚儀是一種探測魚群在水中位置的設備,由水下探測器和顯示器組成。水下探測器安裝在漁船的底部,能發射出一定頻率的聲波。聲波在水中傳播時遇到魚、蝦等水生生物,就會被反射,其中有部分反射聲波傳回探測器。這些回波信號通過電纜傳入顯示器并轉化為圖像,漁業工人就可以通過顯示器發現魚群。 近年來,由于科技的發展,探魚儀技術發展得很快,從最初的黑白顯示到現在的彩色顯示,其探測的水深也由原先的三五十米發展到上千米。
海底拖網,深水捕撈
在一些深海中生活著許多珍貴的魚類,它們未被環境所污染,是最為理想的無污染魚類。在一些沒有海底障礙物的水域,漁業工作者通過精確的計算,把魚網放置在魚類活動的水層,然后拖網前行,這樣就可以捕獲到魚類。但是,這種海底拖網捕魚的方法在一些有海底山脈等障礙物的水域不能應用。于是,科學家設計出了一種特殊的深水拖網捕魚系統,獲得了兩全其美的效果。目前,澳大利亞已成功使用這一技術捕撈800米水深處的一種生長于海洋山脈斜坡上的鱈魚。漁業遙感——一種新興的魚類探測技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魚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