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5年03月31日新聞)一、 要在養蟹技術上下功夫:俗話說:“外行不做內行事”,投身到養蟹業中去先要在河蟹養殖的理論上弄懂、弄通、再去認真實踐,精通業務技術,才能不斷提高養殖水平;才能有錢賺;投入高新科技;才能有好效益。
二、 要有河蟹的良好生態環境:河蟹養殖池一般在30—50畝,水源清爽、無污染,水深1.5米左右,透明度35厘米以上,PH值7.5—8.5池旁無高大樹木、要安靜。池中要種植苦草、輪葉黑藻以及眼子菜、依樂藻等,俗話說,蟹大看水草,草是蟹的保護神,保持蟹池有水草,可提供蟹的植物性餌料, 改善水體養殖環境,提供河蟹棲息、蛻殼的場所,此外每畝蟹池還要投放200公斤螺螄,增加蟹的動物性餌料,有利河蟹生長、發育,走生態養蟹之路,才會有好產量、好效益。
三、 要選購優質蟹苗:俗話說:“好種出好苗、好苗才能結好瓢”,苗種是根本,它決定養蟹虧賺、成敗。蟹苗 以長江天然苗最佳或以長江天然苗育出的親蟹所繁殖人工苗也可以,只有種純、體壯,這樣的苗才能生長快、病害少、養殖效益高。
四、 要實行兩年制養蟹:這個方法就是當年五月底、六月初購進蟹苗,在池中粗放培育,年底可以育成扣蟹,第二年春再把這些扣蟹投放到池塘或大水面放養,認真飼養管理,秋季就可撈出規格大、品質優的成蟹,一般每只重達3兩左右,少數可達半斤以上,再不可搞當年苗當年蟹,這種虧本生產方式。
五、 要稀放養蟹:河蟹要稀放精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移,一般每畝放養400—600只扣蟹,最多不可超過800只,這樣可以改善河蟹生活環境,減少河蟹發病的機會。以稀放提高規格和質量。從而也就提高了單產增加了水體的效益。
六、 要魚蟹混養:蟹池以養蟹為主,還可放養少量鯽魚、大口胭脂魚、鏈、鳙等魚類,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水體,獲得了蟹,又獲得了魚。
七、 要科學投餌:投餌要據季節、天氣、水質及河蟹生長階段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一是要葷、精、青合 理搭配,既要防止營養過剩、又要防止營養不足,一般是兩頭精,中間粗的投喂方法。二是 投喂量要據水中河蟹多少和吃食情況決定增減,中期要適當控制,不要喂的太多,三是餌料優質新鮮。
八、 要調好水質:保持良好的水質,對養蟹尤為重要,一般要求水質清新,溶氧量在5mg/t、PH值7.5— 8.5,透明度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保持要做到春淺、夏滿、秋勤、冬深。保持蟹池水質肥、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環境促,進河蟹健康生長,在7月、8月、9月這三個月中要做到每月兩次,每次30斤石灰溶水全池遍灑。
九、 要換茬養殖:池塘連年養蟹,原有微量元素被蟹吸收,而且污染較重,病蟲害逐年增多,養蟹產量和質量難以保證,養過五年蟹的池塘要改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
十、 要重視蟹病防治:防字當頭,養蟹不用愁。搞好四防(防病、防逃、防害、防偷)是養蟹必要的有效豐產措施。近幾年來,隨著養蟹規模的不斷擴大,主要是幼蟹的纖毛蟲病,成蟹的抖抖病,給養蟹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兩年前幼蟹纖毛蟲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療。現在抖抖病因也找到了它不是病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間的微生物,類立克次體的微生物為病原體,經過反復試驗,敵殺死清塘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總之要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