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03月15日新聞)福建之窗-福州日報消息 連江縣筱埕鎮位于黃岐半島南側突出部,海帶養殖業是其重要的經濟支柱。眼下正是海帶采摘季節,然而這里的村民卻沒像往年一樣駕船出海,而是忙著向村委會和育苗廠討說法。原來,他們賴以生存的海帶竟莫名其妙地“縮水”。
海帶“縮水”近2/3
在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記者見到了那些“縮水”的海帶。盡管在同一根繩子上,長出的海帶卻明顯個頭不齊。兩種海帶對比起來特別扎眼,“問題海帶”還不及正常海帶的1/3,形如“縮水”。據定海村村民介紹,長的好的海帶用的是從附近的官塢村育苗廠培育的苗,而那些發育不良的海帶用的則是從連江水產綜合廠,又名邏迴綜合廠的苗。
據了解,定海目前共有200多畝海帶,基本上都已“縮水”。一村民說,去年同樣的一畝可收海帶4000公斤,但今年最多只能收1500公斤,他去年共種了7畝多,收入將近3萬元,今年估計只能賣幾千元。
“縮水”海帶成雞肋
即使大面積減產,這些海帶終歸要收上來。但問題是,收上來后須曬完加工,再貼進人工成本,這些海帶還不一定賣得出去,成本能否收回很難說。因此,眼下雖是海帶采摘時節,但記者在定海村看到,大大小小的漁船都停靠在港灣里。村民們說,采摘海帶需要經過拔海帶、曬海帶兩道基本工序,首先要找兩個人拔海帶,每天須支付每人50元,還要叫婦女曬海帶,每人每天30元。這樣,每日僅工錢就要付出190元,采摘海帶就等于虧本。
海帶種苗質量不佳
為何出現如此大面積的海帶減產?村民們一致認為,問題主要出在種苗上。
據了解,周邊地區共有4家海帶育苗場,除國有的連江水產綜合廠外,其他幾家分別是官塢育苗廠、三沙育苗廠、莆田育苗廠。定海村200多畝海帶養殖場都采購連江水產綜合廠的種苗。據村民們介紹,購買種苗都由村委會操辦。初春時,村民們到邏迴綜合廠領苗片。村民單獨無法從育苗廠直接拿到苗片,這是當地的土規矩。至于到哪家育苗廠購買,價格等情況村民也不太清楚。據了解,現在出了這么大的問題,當初簽訂的合同卻不見了蹤影。一村民說,他至今都沒見到合同,也不能確定村委會是否有合同。在這場海帶種苗糾紛中,如果沒有合同,村民的處境將十分不利。
蠣塢村受災嚴重
當記者就此事來到定海村村委會了解情況時,卻發現大門緊鎖,村長和書記都不在村里。隨后,記者在幾位定海村村民帶領下,來到了邏迴綜合廠(連江水產綜合廠),并遇到了來自蠣塢村的一群村民。他們告訴記者,在蠣塢村,情況更糟糕。據介紹,僅294戶的蠣塢村竟有200戶靠養殖海帶為生,養殖面積是定海村的20多倍,此次受災的面積更加驚人。
這里的村民現在幾乎停止了海上作業,村民們普遍反映今年的海帶苗很差,收成非常低。村民們反映,村干部與村民一起去過邏迴綜合廠(連江水產綜合廠)好幾次了,都沒得到答復。
據介紹,對于海帶減產一事,目前還沒有結論,正在協商中。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