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順開:雙腳 踏上致富的路,越走路越寬,我越走我越富。
黃莉:爺爺 你這歌唱得可太棒了。
嚴順開:跟我釣魚去
黃莉:我不去,上會我跟您坐了一下午,連個魚影都沒看著 您自己去吧。
嚴順開:你說上回,主要是我這兒,狀態不好,今天肯定能釣到 走。
黃莉:那我也不去,就您釣的魚除了草魚還是草魚,我不愛吃?
嚴順開:站起來跟我說話,你啊,叫什么,報紙上經常說的,生在福中不知福,我像你這個年紀,別說是吃魚了,連魚影都很難見著 !
黃莉:是嗎,還有這事?
解說: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漁業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特別是捕撈業生產水平低下,水產品產量嚴重匱乏,年產量在40萬噸左右徘徊,,一般人們過年,用木制魚或面炸魚放在桌上,象征連年有“余”。 吃魚簡直就是一種奢望。隨著漁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流通體系的完善,2008年我國水產品產量4896萬噸,是1949年的108倍。
嚴順開:那我考考你。
黃莉: 好啊。
嚴順開:什么叫四大漁產?
黃莉:這個簡單 草(魚) 青(魚) 鰱(魚) 鳙(魚)!對吧。
嚴順開:你說的那是四大家魚!
黃莉:這有什么區別嗎?
嚴順開:當然有區別了,那是海里的。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墨魚 墨魚就是烏賊魚懂嗎 都是海里捕撈的。
黃莉:爺爺,捕撈你也懂啊?
嚴順開:捕撈,聽到捕撈我就興奮,新中國成立六十年捕撈業的發展可大著呢。
解說:說的沒錯。就拿漁民捕撈的漁船來說吧,變化最為直觀,新中國成立之前,漁船噸位小、馬力少,裝備落后,大部分是木帆漁船,只能在近海小規模作業。
葛老:都是用的小船,大概都在20、30馬力。
船老大:都在近海捕撈,三海里、五海里這個樣子
船老大:有風浪很危險。有一次我們遇到風浪,船打翻了,幸好我抱著個木頭,否則的話就沒命了。
解說: 新中國成立六十年,機帆船和鋼質船已經漁民捕魚的主要工具,漁民出海捕魚的安全系數和捕魚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葛老:馬力都是三四百馬力的,跑的很遠,180海里至200海里以外。產量也高了。
船老大:早期的木船,那個是一次出去就是那幾袋、幾十袋的產量,后來又到機帆船的話,像我們捕魚的時候,最多有的晚上捕了一千多袋。
解說:中國海洋捕撈產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前每年不到30萬噸增加到1985年的394萬噸。隨著海洋捕撈量的不斷上漲,水產品供給得到了有效的保證,新中國成立之前,漁民生活困苦,并受到社會的歧視,終年生活漁船上,被稱為“蛋家”,年收入不足百元,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漁民的漁民的收入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采訪:聽我父母他們講,他們那個時候住的茅草房。來一次大的臺風啪下去全部刮掉,你看現在我們那個現在房子多漂亮啊。
船老大:一年這個是一條漁船的話,你假如產值率在150萬到200萬,那個漁民勞動收入大概是6萬到7萬,這是我們想都沒想到的 像做夢一樣,這是個奇跡。
嚴順開:捕撈業變化大不大 受教育吧。
黃莉:這變化大是大,不過 爺爺 要想解決吃魚難的問題,還得靠我們養殖業。
嚴順開:真的?
解說:水產養殖業包括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就拿淡水養殖來說,我國淡水水域寬廣,內陸江河縱橫,湖泊、水庫、池塘更是星羅棋布,為發展淡水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的淡水養殖業十分落后。水產品主要是群眾從河溝、池塘中自發捕撈獲得。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人們吃魚難得問題,1985年中央五號文件將“以養為主,養捕加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作為我國漁業的發展方針確定下來,我國水產養殖業得以迅猛發展。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 局長李珠江:但是當時的養魚呢,魚苗從哪里來,魚苗只能從河溝里面,天然的捕撈這個魚花,再放到池塘里養,人工不能夠人工孵化魚苗。
解說:淡水養殖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當時廣東的水產專家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了魚苗的人工繁,實現了草青鰱鳙四大家魚的大規模養殖。
廣東省順德市水產養殖戶 馮景和:我們從1981年開始養魚,我們起初的時候養四大家魚,那時候畝產1000多斤。剛開始的時候,一年賺錢1萬元,是萬元戶。
解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對蝦人工育苗技術實現突破,催生了甲殼類養殖產業;上世紀90年代,網箱、流水養殖等集約化養殖技術的確立,推動了水產養殖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像筍殼魚現在1斤能賣多少錢?
馮景和:現在密65元1斤,筍殼魚養了200多畝。
馮景和:占了養殖面積的90%多,現在效益還可以,1年賺100萬元左右應該沒問題。
解說:我國淡水面積約為三億畝,大部分地區位于溫帶或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于魚類生長,所以淡水養殖品種異常豐富,什么羅非魚、石斑魚、胭脂魚等不下上百種,甚至有些養殖品種我們都很難叫上名字。
記者:上鉤了 來師傅 快幫幫我 這是什么魚。
技術員:我們叫它淡水鯊魚。
記者:?淡水鯊魚?記者:我了解了一下 由于這種魚的頭部長得像虎紋鯊 所以人們將它們叫做淡水鯊魚。這種魚不僅外形優美,口感也和別的魚不一樣。
養殖戶 賈云艷:目前我們養殖了巴丁魚2萬多尾 產量6萬多斤 產值100多萬元 。
黃莉:好玩嗎 爺爺 我看你玩的挺盡興的。
嚴順開:黃莉,剛才我一邊玩一邊在想,你剛才說的養殖業,確實發展很快,我想問問在大西北地區,比如甘肅省那些地方,有沒有這方面的例子?
黃莉:這個簡單啊 我先問問您啊 您知道新疆的雪蟹嗎?
嚴順開:雪蟹!
解說:誰都知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中國的西北部,這里遠離海洋、氣候干燥、降水稀少,是典型的干旱型氣候。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能養殖螃蟹,恐怕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
專家:79年的時候,在新疆就沒有養過一只活蟹,人們從來都沒見過螃蟹,不要說牧民了,就是其他人都沒過螃蟹,所以說他們見了螃蟹,兩只鰲豎起來,人們都害怕的不得了,以為是蜘蛛爬到他們的氈房里去了。
解說: 30年前人們把螃蟹誤認為是蜘蛛,現在螃蟹成了當地的特產。
云飛:好沉吶,看看啊,終于看到這天山雪蟹啦,看上去個頭還不小呢,不過我納悶了,為什么叫天山雪蟹呢?這不看上去和大閘蟹沒什么區別嘛。
養殖戶:主要原因呢,一個是我們這個湖水是由天山雪水匯成的,天山雪水養成的蟹呢,我們就叫它天山雪蟹。
云飛:我看你們現在正在挑蟹,是不是按不同大小,不同等級賣不同價錢呢?
養殖戶:不是,像這種100克以下的,全都放回湖里繼續生長,100克以上的全部一個價格,380塊一公斤;旧舷袢ツ晖度肓30萬, 產出100萬。
黃莉:嚴爺爺您瞧見了,在新疆養殖雪蟹您沒聽說過,而且養雪蟹也賺錢,一年賺將近一百萬,這算是奇跡吧?
嚴順開:一百萬數錢得數好長時間呢。
黃莉: 那是當然 怎么樣 爺爺 您熟悉的捕撈業怎么跟我這個養殖業比吧?
嚴順開:其實啊 我們海邊不僅有捕撈業 養殖業也發展。
黃莉:那養什么?
嚴順開:海參,扇貝 鮑魚 等等等等!
解說:我國擁有約3.2萬公里的綿長的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適宜發展海水養殖業。要說海水養殖其中比較重要的養殖方式是底播增殖。底播增殖,是一項風險小、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比較好的增殖模式。新中國成立之前別說海水養殖了,就是淡水養殖都少之又少,而經過六十年的發展,海水養殖已經成為很多漁業主產區主要的增收渠道,就拿大連的獐子島來說,通過海水養殖蝦夷扇貝,給當地的養殖戶帶來了滾滾財源。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吳厚剛:獵捕自然資源相對收益是不穩定的,通過我們栽培漁業、底播種植、實現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島上人均收入超過18000元。
解說: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中國成為世界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我國養殖產量占全球養殖產量70%。水產品人均占有量由1949年的1公斤左右提高到2008年的36公斤,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
記者:過去是有錢吃不到魚,現在是有錢都不知道吃什么好,品種太豐富了。比如一般的名優產品,什么青魚、鱖魚、金槍魚、多寶魚,珍稀種類產品,有河豚魚、石斑魚、海參、鮑魚等等,高中低檔真是太豐富了。
解說:餐飲市場是檢驗水產品花色品種多少的一把尺子。人們上街看看餐館的招牌,特別是高級酒樓,往往打著河鮮、海鮮、魚頭火鍋、海參、鮑魚、魚翅、甲魚、河豚等特色餐飲。就是沒掛起水產品招牌的,恐怕誰進了餐館,也免不了要點幾道水產品。
消費者:過去吃不到魚,現在魚的品種很多,然后再選吃什么魚更好吃。
消費者:到飯店都要點魚吃,無魚不成宴。
林宜禮:(魚莊)開業的時候品種很少,現在淡水的、咸水的品種多了,中高檔的比較受歡迎。
記者 孫志鵬:在這我還發現了一些老照片,這上頭記錄的是60年代,漁民出海捕魚歸來,在這岸邊進行粗放式加工的場景,那這個在當時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過現在咱們進行的那都是這種現代化的精細加工了,您看看這前后一對比變化得有多大啊?
解說:說的沒錯,隨著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產量的不斷提高,帶動了我國水產深加工。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業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冷凍品、干制品、熟食品、魚粉、魚油等系列產品的加工體系,形成了以遼寧半島、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等地區為重點的加工出口優勢區域。就拿廣東省得鰻魚產業來說百分之八十的鰻魚用來加工出口。
記者:你每天能生產多少噸烤鰻?
經理:大約100多噸。 采訪:每噸能賣到多少錢?
經理:12萬元左右。
采訪:利潤能有多少?
經理:20%左右。
解說:目前,臺山市通過大力發展鰻魚產業,每年可以創造20個億的產值。止到2008年,全國有水產加工能力達到2197萬噸年,比1949年增長了60倍。水產品出口106億美元,連續9年位居大宗農產品出口首位。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美國、歐盟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
農業部漁業局 局長 李健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漁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我們走出了一條“以養為主”的發展道路,成功地解決了水產品的有效供給,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漁業生產大國、世界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大國和主要遠洋漁業國家,在整個世界漁業發展史上可以說這也是一個奇跡。
黃莉:爺爺 您看啊 中國漁業經過六十年的發展 現在能保證中國13億人口的供給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就更別說什么出口加工了。
嚴順開:對,還有農家樂垂釣。
黃莉:爺爺 人家這個叫休閑漁業。
嚴順開:是啊 有道理。
黃莉:哎,魚 魚
嚴順開:什么魚?
黃莉:魚上鉤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產致富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