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年02月26日新聞)新華網消息 浙江海寧市農民談雄偉認為本地兩家企業排放污水造成了自己上萬只河蟹死亡,帶來損失達十萬元人民幣之巨。在幾經調解未果的情況下,他于日前將這兩家企業告上法庭。
談雄偉曾是海寧市周王廟鎮荊山村南洋三組河蟹種蟹暫養場的養殖戶。他在向海寧市人民法院提交的民事起訴狀中稱, 2002年11月27日至12月18日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自己養殖的種蟹大量非正常死亡,經鎮、市農經漁政部門有關人員現場目擊確認,死蟹直接造成經濟損失108494.90元。此后至2003年1月,種蟹還在不斷死亡,據初步估算,死蟹造成的最終經濟損失達25萬元左右,這對于他這個小本經營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事件發生后,經有關專家會診,排除了種蟹自身發病致死和農藥致種蟹死亡的可能性。水樣及種蟹被送到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進行診斷化驗,結論表明:種蟹死亡的原因系水質所引起,“鰓絲中的大量細小顆粒狀異物是引起蟹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河蟹鰓絲組織造成損傷,導致細菌感染或小顆粒直接影響鰓的代謝,引起呼吸不暢而死亡”。
談雄偉養蟹用的水取自臨近錢塘江的新塘河,而新塘河的水是漁業用水,絕對不允許排放工業污水,那么,造成河蟹死亡的水源是如何被污染的?據介紹,在河蟹養殖場附近,靠近新塘河有海寧新華制漿有限公司、海寧邦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海寧市之江造紙有限公司三家與造紙有關的企業,其中,之江公司的排污口直通錢塘江,在新塘河沒有排污口,因此,之江公司不存在污染新塘河的可能,而另外兩家企業在新塘河有一個共同的排污口,據這兩家企業自己稱這個排污口是排放生活污水的。但據談雄偉所知,這個排污口不僅排放生活污水,有時也在偷排工業污水,2002年11月26日早晨,有人看見,通過這個排污口排放工業污水,同年12月4日,當這個排污口再一次排放工業污水時,被群眾舉報,市漁政站執法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將兩企業長時間排放污水的過程全部攝像下來,并經取樣化驗,檢測結果是污水超標。
談雄偉認為,這個排污口所排出的污水是新塘河河水遭受污染的唯一污染源。為此,他請求海寧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海寧新華制漿有限公司、海寧邦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連帶賠償前述損失。目前此案正在審理過程中。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